90后大学生巧念山核桃特色新文章
初秋时节,葱郁山林间,一些树叶开始由青绿渐起黄色,天气一天也比一天变得凉爽起来。在建德市航头镇石木岭村牛角垅山上,90后回乡大学毕业生吴超群正与父亲在一片薄壳山核桃树下,查看今年干果的挂果情况与采用绿色防控的效果。这时,一阵飒飒作响的秋风从树林中吹过,父子俩不时抬头望着一株株枝繁叶茂的核桃树,只见枝头上结满了一串串沉甸甸果子,寓示着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景,彼此不时露出欣喜笑脸。
吴超群的父亲在这块山上从事薄壳山核桃生产已经十多年,是当地一位家喻户晓的种植行家,现拥有基地面积300多亩,栽培有“马罕”“波尼”“威斯顿”等十多个优质薄壳山核桃选育品种。目前林地采用节水喷灌、绿色防控等现代林业生产设施,预计今年可采收干果总产量近万斤,比去年增加15%,收入30多万元。
现已25岁的吴超群2016年毕业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身材消瘦,个子高高的他,在校时主要学习商贸、金融等专业知识。大学毕业后,吴超群心里总有一个想法,就是他在家时,就对父亲从事林业生产耳濡目染,立志毕业后回乡扎根山区创业,跟随父亲从事干果经济,发展薄壳山特色核桃产业,培育更多的优良新品种,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植,致富一方百姓,助力乡村振兴。
就这样,吴超群毅然回到石木岭村一个叫牛角垅的山岰,与父母亲一起吃住在山上,学习薄壳山核桃生产管理技术。
春天,吴超群和父亲一起在林地里学练山核桃的嫁接技术,在父亲的指教下,锋刃的刀刃,一刀一刀地剥开树皮,插进穗芽,又细心地扎紧裂开的刀口,就像做手术的医师一样,做到一丝不苟,否则影响到成活效率,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就这样每天都是到日落才回家。
酷暑天,顶着烈日,吴超群总是汗流夹背穿梭在林地间,观察树叶上的病虫分布情况,利用绿色防控,安装杀虫灯,减少害虫的危害。
秋天是收获的时节,当吴超群望着辛勤劳动获得的丰收果实,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说起生活的艰辛,吴超群动情地说:“盛夏一到夜晚,林地间蚊蝇成群,嗡嗡作响,身上的皮肤又特别惹蚊子叮咬,经常被咬得紫一块、黑一块,烂成一团,不过这点算不了什么!”其实,不光夜晚蚊虫多,即使是白天也会遇到山野的毒蛇威胁人身的安全,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吴超群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生活上的困难,不仅没有什么埋怨,也没向父母叫一声苦和累,更没有放弃这份职业。
通过几年一边钻研果树的嫁接技术,一边从电脑上查找薄壳山核桃的最新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等知识,吴超群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不断地提高自己在林业管理方面的综合业务技能与理论基础知识。吴超群也俨然成了一名专家,他说:“薄壳山核桃最关键的技术就是修剪、整形、施肥、授粉、防害虫等,只要做好每一个环节,果树就有望达到预期的收成!”
吴超群的父亲告诉笔者,吴超群已经基本掌握了果树的嫁接与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特别是他几年来与浙江省林科院的专家接触及平时学习各类栽培技术,增长了见识与技能,如今一个人也能独立从事薄壳山核桃的生产管理。相信他今后在从事薄壳山核桃产业中,肯定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实现新的超越。
吴超群介绍,这些年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薄壳山核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年比一年更加完善,他们正准备利用山核桃置身林间这一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建造一个清静、优雅、新清、舒适、农旅融合的宜居宜人的农家民宿场馆,念活林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文章。
宁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