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高发季:三九天和三伏天
专家特别提醒,千万不要用私家车送疑似心梗病人,否则路上无法抢救
日前,一辆来自德清第三人民医院的急救车,带着刺耳的警报声急驶至浙江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门口。车上的急救人员推着一名奄奄一息的病人快速冲进急诊室。而已等候多时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和心内科二唤值班医生立刻开始做介入手术前的准备。吸氧、抽血、做心电图,办理住院手续,术前谈话签字……这是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几个小时内的生死之旅。
当天早上,58岁的老张吃完早饭和往常一样在做家务。近9时,他突然感到胸部压迫性的闷痛,而且越来越重,豆大的汗珠止不住地流淌下来。他躺了一会儿,症状却不见好转。于是家人赶紧把他送到了附近的德清三院急诊科。到了急诊室,医生立刻给老张做了心电图,发现他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呼叫心内科会诊。前去会诊的心内科主任张恒超叫上了正在德清三院坐诊的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教授一起前往。
在察看资料了解病情后,专家们考虑患者是大面积的前壁心肌梗死,风险极高,限于条件(没有相关医疗设备),得立即转浙江省人民医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开通闭塞的血管。听了心内科主任和杭城大专家的建议,患者和家属也很干脆地接受了转院手术的建议。
不想,救护车载着病人刚刚驶出医院,险情发生了,病人突然心跳骤停了2次,救护车忙折回医院。怎么办,是先留下抢救等稳定后再转,还是继续转运?患者病情十分危险,多一分钟的延误就多一分危险。张恒超和王利宏商议后觉得,病人的情况如果不及时转运开通血管,危险更大,当即决定派了一名心内科骨干医生随车抢救,争分夺秒地将病人送往浙江省人民医院。在路上,老张心脏又停跳3次,都被随车心内科医生尽力除颤抢救,心脏复跳。
就在送出病人的同时,病人的病情、心电图等信息已通过省、县医院“心联盟”微信群传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值班二唤的手机上,二唤在快速判读相关信息后,立即电话通知急诊科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病人一到医院就很快被送到了心导管室。在这里,急诊介入团队立刻行动起来,各种繁琐的术前准备工作也在短短几分钟内就绪。在主刀、助手、护士娴熟的技术和完美的配合下,一般需要40分钟的手术仅仅20分钟左右就顺利完成了,堵塞的前降支在冠脉支架植入后,病人胸闷胸痛症状快速缓解。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丁亚辉提醒,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最多,而最热的“三伏天”则第二多,特别是不少患者以为夏天血管舒张,可以不吃药,发生心梗的事件更为恶性,致死率更高:夏季天气炎热,易出汗,若饮水少会造成血黏度升高,使周围血管扩张、内脏血管再分配减少、心脏负荷增加,如合并冠脉血管病变,极易导致心梗发生。其次,过度贪凉,如空调、冲凉、冷饮等刺激易诱发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血管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易诱发心梗。此外天气燥热情绪激动,也是诱发因素。近来,基本上每天都有抢救的心梗病人。
一旦有人发生心肌梗死,丁亚辉建议: 一是及时呼叫当地急救车,就近送往当地具有急救条件的医院。这样可以快速判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初步处理。如果120上具备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和初步处置的条件,也可以考虑直接送到不是太远的具备急诊介入手术条件的医院。特别提醒千万不要用私家车送怀疑心梗的病人,万一病人情况不好路上根本无法抢救。
二是听从和信任基层医生的建议。有些患者和家属对基层医生的信任度不高,对相关的建议经常不理睬或犹豫不决,因此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其实作为专业人员,基层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远比不懂医学的患者和家属要准确得多,他们给的建议总体都是有利于患者的。而且随着这几年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帮扶指导以及越加顺畅的交流渠道,遇到疑难杂症,基层医院的医生也会随时联络大医院医生进行咨询,提高决策的质量。
“就像我们医院这些年和10多家分院、合作医院保持了紧密的协作关系,通过继续教育、带教、远程会诊指导等手段大大提高了他们心肌梗死应急处置能力,让越来越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了最及时正确的救治。”丁亚辉说。
宋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