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跨界者
![]() |
![]() |
![]() |
![]() |
![]() |
![]() |
![]() |
经营画廊20余年,买断300多件罗中立作品,他的画作还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他是艺术家,是策展人,做过美术编辑,还经营着一家画廊,各种角色转换自如。
与张健先生约见,是在他位于杭州延安路的画廊里。走下工业风的楼梯,便是三尚当代艺术馆。这里就像一间艺术“超市”,所有的藏画以开放式的方式进行展示,供每一位来访的藏家自由挑选,细细品味。
画廊办起了当代水墨展
不知道在浙江宁海,有多少人是受到了潘天寿的启发,走上了从艺的道路。出生在宁海的张健,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小师从潘天寿的得意门生杨象轩,从他那里得到了最初的为人为艺的启蒙。
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张健被分配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负责《富春江画报》的编辑工作。《富春江画报》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今天许多名震一方的画家艺术家,当年都订阅并投稿过,可以说,他们的成长也有《富春江画报》的贡献。
翩翩少年的外表下是一颗躁动的心。当时,张健通过组稿有幸积累到大量的艺术家资源,又在结婚、生子等财务压力的压迫下萌生了开办画廊的想法。
说干就干!1992年,张健从体制内辞职,经营起了自己的第一家画廊,名为印象画廊。在那个时候,传统画廊加上新型的画廊在全国的数量不超过20家,印象画廊也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画廊。
中国美院在国内当代性一直走在最前面,林风眠、朱德群、赵无极、吴冠中等艺术家相继留学法国,在与西方美学的融合碰撞下,将中国艺术带入了一种新的可能。在美院学习的经历也让张健养成了“超前”的思想,他经常超越一般的范围提出崭新的想法。
当代水墨,是张健最感兴趣也是最看好的门类。当代水墨近几年成为艺术市场的新宠,而在20年前,当张健带着团队来到北京策划了一场当代水墨展览时,却遭遇了不少的冷嘲热讽。“北京同行都认为杭州有个傻乎乎的画廊居然做水墨展,不少记者也来问我做当代水墨展既没钱赚,又花钱,为什么呢?”
但事隔几年以后,当北京的画廊大都开始做当代水墨展览的时候,也就证明了——时间、眼光、专业度,是一家画廊在看似“寒冬期”的艺术品投资商海中仍“逆势而上”最关键的因素。
对于当代水墨,张健一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艺术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要求疑,求异,越地域化的越国际化,这也是我看好当代水墨最重要的原因。”他比喻道,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审美,就好比我们和别人说外语时,如果人家发现是100年前的外语,没有当下性,会觉得很奇怪。你当下要说的语言,应该要有很多网络语、新兴词汇、新的审美。
2009年,三尚当代艺术馆成立,这是浙江省第一个民营的、非盈利性的艺术馆。
2017年,三尚推动成立了艺术品销售平台笈艺仓库,笈艺仓库以培育艺术品消费为主,目前,开发了一系列创意产品,包括设计师产品、艺术衍生品、DIY手工艺品等,很多衍生品都是艺术家亲自签名、限量发售的。
“这里绝对不是一个单纯买卖的场所,最终老百姓买不买画是一回事,他走进来挑选的过程,已经是我们普及当代艺术,重建市场秩序的过程。”张健说。
用画笔描述多维时空
在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中国馆“山外山”展出的艺术家中出现了一个业界熟悉的名字——张健。关于创作,张健其实一直从未间断,他的当代水墨作品也在市场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自10岁起,张健便师从卓鹤君、孔仲起、章祖安等名家大师学习山水画和书法,并在少年时进入浙美附中深造。随后,张健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学院国画系的水墨研究走在全国的前列,当代水墨也因此成为了张健关注的方向。
张健的作品以厚拙简单的形象,直取存在本相,厚黑沉雄又朴拙空灵,表现的是对自然的理解,对时间、空间的理解。而这一系列作品的背后,包含的是张健对于人类历史演变与文化启蒙的全新想法。
他说,我们从小形成的认知是人是从猿变过来的,并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铁器时期。在旧石器时期之前,也许还有一个神的时代。这个在山海经、希腊神话故事中,包括佛经、旧约圣经里都有提到,而且都比较详细,只是没有说明时间。
在学习佛学和山海经文化、昆仑山文化后,他认为,我们常说中华文明有五千年,可是中华文化却远远不止五千年。文化不仅仅是我们想象的五千年,其实可能是五万年。“现在科学也越来越证明时间的多元化和多维度,我希望通过绘画去阐述这么一个概念。”
很多人担心当代水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反叛”,张健认为,事实上当代水墨虽然有别传统,但又不能完全脱离传统。从拿起笔墨纸砚的那一刻起,临摹过的画作,背过的诗词文章……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艺术家,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买下300多件罗中立作品
就算门外汉也必定了解,艺术品投资绝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玩得起的行当。“这个领域绝对是门槛最高的,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痴迷的爱好,还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后盾。”张健深知这个道理。
2005年,张健成立了艺术品投资公司,印象画廊也从单纯的画廊,转型成艺术品投资公司,募集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这也成为三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从此,张健正式将艺术品投资作为一项事业来做。
因为介入时间早,财力雄厚,眼光超前,独具慧眼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该基金众多的成功投资案例,令张健引以为豪,罗中立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投资公司成立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罗中立家付了300多幅画的定金,等2个月后去付款取画时,罗老师说,他的画已经涨了好几倍了!”
罗中立作品身价在十年时间涨十逾倍,张健作为推手的角色功不可没。事实上经他手交易的艺术品,又岂止单一个响亮的名字?在大家还在关注近现代画家的时候,张健早已将目光瞄准了当代艺术家,周春芽、何多苓、曹力、尚扬、马轲、尹朝阳……这些如今活跃在当代艺术市场的顶尖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早已在2005年就被张健收入囊中。
在张健的规划中,三尚将与金融市场结合,让艺术品投资走进老百姓家,让每个人都可以跟随三尚艺术的投资步伐获益,从而提升国民的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
当下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
除了画廊经营者、画家之外,也许张健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策展人。罗中立的第一个展览和井上有一近十年在内地的所有展览,都是张健一手筹办的。
目前,张健与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等合作,策划了不下100场展览,并在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策展人。
策展的本质功能与学术有关,一名优秀的策展人要具备对新的事物和对艺术创造性的判断力,这是最重要的。在选择艺术家时,张健最看重的是艺术家的个性,“一名艺术家能不能走的远与个性有关,与潮流没有关系,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不一样,培养艺术家需要时间。”
在他看来,策展要让后面的人去评判当下性和发展性,当下的成功与否和将来的成功与否没有多大关系,要看将来的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我们10年前做的展览很困难,欣赏的人也不多,10年以后看很有意义,现在两人都已很红。”
张健的儿子、外甥女等家人目前一起共同经营着三尚当代艺术馆,他的家人在张健的熏陶下都开始接触艺术品,并逐渐具备了专业化技能和知识的领域,现在他们都做得很好。
“艺术是一个很美丽的事业,需要家族的传承,我们倾注着热情,滋养着这片沃土。”张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