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艺术金融

蓝正辉《知墨》个展登陆杭城 这个八月送你一方水墨清境

  “滴答……滴答……”在炎热的夏季,寻着远处传来的水滴声,走进位于杭州市延安路52-2号的浙江三尚当代艺术馆,您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清凉,更是进入了一个仿佛与外界隔绝了的水墨世界,您会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感受眼前这份安静却又澎湃的水墨体验。

  8月11日,以《知墨》为题的蓝正辉个人艺术展在浙江三尚当代艺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金艺社、JartDepot笈艺仓库联合出品,三尚当代艺术馆主办,共展出蓝正辉的40余幅作品,展览将持续到8月30日。

  一进展厅,一件以水墨为主题的影像装置一下子抓住了观者的眼球。“滴答……滴答……”随着水滴声,亚克力棒上的墨汁不断滴下,在电子屏上荡漾开,绘成一幅幅荡气回肠的水墨作品,诉说着蓝正辉一个又一个的水墨故事。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黄骏,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方立明,著名作家、评论家黄石,艺术家蓝正辉,三尚当代艺术馆馆长、策展人张健,金艺社董事长胡学聪等出席了此次开幕式。

  张健曾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拜访过蓝正辉在北京的工作室,当时,蓝正辉在工作室的工作场景令他至今难忘。张健在致辞时说道,“在400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暖气无法正常运作,蓝正辉就在大空间里做了一个小空间,实在冻得受不了了就去小空间里取暖,然后等身子暖了继续画画,这一幕令我感动、震撼,艺术家这么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好的。”

  黄骏是当代水墨艺术非常重要的见证者,他在致辞时表示,蓝正辉把中国传统媒介在当下不断创新,包括在材质和色彩上的创新,这就是蓝正辉真正在学术上的亮点。

  黄石将蓝正辉定义为正在创造事实的艺术家,“自从抽象画出现之后,艺术家已经不是为事物服务,而是在创造事实。蓝正辉的作品就应该被定义成事实,而非事物。他的作品是非静止的,是动态的,各种形态在他的巧妙构思下通过结构化、系统化变成了事实。”

  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老百姓对艺术消费的需求不断升级。今年,金艺社联合三尚推动成立的笈艺仓库共同成立了艺术品投资基金,长期投资孵化优秀的艺术家,使其能够进一步获得市场认可。胡学聪在致辞时表示,未来,该基金将与更多优秀艺术家进行合作,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艺术资源、藏家资源,并引导全社会关注艺术、关注传统文化。

  身为中国“体量水墨”的开创者,蓝正辉以巨型黑白水墨画见称,其庞形面块的笔触纵横奔驰、轻重缓急、干湿浓淡,明显表现了水墨艺术的书写性。其丰富的形质及复杂的结构把水墨推进到一个新的意境,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充分表现出艺术家自身的胸襟与气魄。

  此次展览以“知墨”为主题,取这一词汇作为展览的关键词,张健意在深层解读属于蓝正辉的当代水墨精神。“欣赏蓝正辉的作品不是靠眼睛,而是需要一种心灵上的感应,只有知性、用心才能读懂。”

  据张健介绍,与其过去展出的作品相比,此次展出的2016~2017年的新作,给观者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不仅表现在他对笔、墨、纸等材料的全新研究成果上,更表现在蓝正辉作品正在从注重艺术形式的表达逐渐往心性的表达上去转变。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展出蓝正辉极具代表性的大幅重水墨作品之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其以油画丙烯材料为媒介创作的新作品,呈现他近年的色彩成果,让大众能窥视到他在大水墨艺术之外的另一面。据悉,这也是蓝正辉色彩作品在国内的首次亮相。

  被问及未来是否会尝试综合材料或装置艺术等其他当代艺术形式时,蓝正辉表示,中国水墨博大精深,自己会在体量水墨、重水墨的领域继续深挖下去,并在研究基础之上总结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整理出一整套“蓝氏笔法”,对之后想要进行体量水墨创造的艺术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蓝正辉既接受了中国传统水墨的理论滋养,又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洗礼,他将中国重水墨画的古老传统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进行空前的美学融合,令两者再造重生,中国需要更多像蓝正辉这样的艺术家逐渐掌握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张健说。

  据悉,蓝正辉个人作品目前在杭州三尚当代艺术馆、金艺社App上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展出销售。


科技金融时报 艺术金融 00005 蓝正辉《知墨》个展登陆杭城 这个八月送你一方水墨清境 2018-08-17 2 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