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功能性乳制品的国外技术垄断
顾青教授团队研发的乳酸菌更绿色安全
本报讯 功能性发酵乳制品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发酵菌剂制备技术不够成熟、生产工艺不完善等原因,国内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在日前举行的201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浙江工商大学和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共同完成的“功能性乳酸菌(产细菌素、B族维生素等)在乳制品产业化中的应用”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立足适合中国人群营养健康特征的功能性乳酸菌菌种筛选、关键技术和生产应用体系创制,历经十余年产学研联合攻关,选育获得产新型细菌素、B族维生素、降胆固醇等益生乳酸菌优质菌种,实现功能性发酵乳制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作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顾青告诉记者,该项目从菌种资源丰富的13个省和自治区取样采集传统发酵乳制品、发酵果蔬、发酵肉制品及新生婴儿粪便等样品1000余份,分离、鉴定、保藏了6个属18个种共1035株乳酸菌,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乳酸菌菌种资源库。“项目组探明了新型细菌素和产叶酸乳酸菌的功能作用,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富含天然B族维生素、细菌素等乳酸菌的健康食品,可用于改善人肠道微生态、慢性肠炎以及维生素缺乏症。”这些成果为今后功能明确的发酵乳制品产品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相比,本项目乳酸菌所产的功能因子均为天然产物,替代了国外产品外源添加化学合成功能因子的方式,产品更加安全绿色。”顾青表示,该成果重点突破了乳制品发酵的菌株资源和工艺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了我国乳酸菌发酵饮品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项目组原创性地构建基于热辐射隧道冷冻干燥的直投式发酵菌剂制备新工艺,将乳酸菌冻干时间从原来的96小时减少到48小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冻干存活率大于70%,活菌数达1012CFU/g。“不仅如此,我们研制开发了智能化收集系统,通过智能粉碎、真空吸料,减少了二次污染的风险,解决了产业化制备中的关键技术,实现了菌剂制备的国产化,替代了进口。”顾青表示,项目组建立了乳酸菌发酵乳饮料高热稳的清爽型酸性稳定体系、功能活性因子的稳定性控制体系,发酵乳饮料颗粒均呈亲水流体态,稳定性好,产品营养,质量更佳。
据了解,项目组在国家级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专利保藏15株菌株,并在NCBI注册3株全基因组序列,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近三年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利润5.1亿元,税金2.3亿元。娃哈哈集团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益生菌生产工厂和智能化生产线,为下一步进军健康保健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