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启动
浙江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四
本报讯 4月20日,在第18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在沪联合召开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新闻发布会。
会上,苏浙沪皖三省一市通报了知识产权工作发展情况,签署了《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书,三省一市将建立区域知识产权发展共商、布局共进、保护共治、服务共享、人文环境共建等机制。
据介绍,长三角地区是全国创新活动最活跃、知识产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三省一市去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进入全国各省份前十位,长三角地区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32.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2.85件,远高于全国9.8件的平均水平。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高鹰忠表示,2017年浙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聚焦知识产权强省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区域知识产权示范创强方面,目前浙江省11个设区市全部列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城市序列,23个县(市、区、园区)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单位。拥有省专利示范企业1000余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186家。
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截至2017年年底,浙江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67件,居全国第四位、各省(区、市)第二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达到26.25%,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保持快速增长,达到1196件。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到154.5万件,居全国第二。马德里体系国际注册商标有效量达到4972件,驰名商标总数达到611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作品著作权登记量再创新高,达到21005件,新增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852项,“浙江制造”标准累计达294项,育成重大农作物新品种25个。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打击网络刷单炒信行为,开创“首次运用大数据技术打假,首次运用互联网思维打假,首次实现政企深度合作打假”的新模式,发挥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协作调度中心作用,29个省市知识产权局加入了电商领域协作执法。
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2017年,浙江省实现协议定价、挂牌、拍卖三大交易模式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参照国有产权交易规范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的公开挂牌交易,完成了首例高校专利包的书面竞价交易。
发布会上同时启动2018年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苏浙沪两省一市还分别发布了各地2017年知识产权白皮书和2017年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件。本报记者 项明祥 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