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岛新区 浙海大学子在行动
浙江海洋大学是一所国家海洋局与浙江省政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在这座大学殿堂里,活跃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在舟山海洋经济的浪潮中,组队搭伙创新创业,全校90多个创业团队,有的年营业额达2000万元,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水产品制成了母婴食品
该校学子郭保平2016年11月创办了舟山馋文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现在,这家学生公司已发展成拥有核心成员7人,网络客服2人,合作代工厂2家,自建工厂1家。拥有1家淘宝企业店铺和4家淘宝个人店铺,去年年营业额达到了2000余万元。
他们的淘宝店主要销售“宝宝馋了”系列淡干虾皮、头水紫菜、海银鱼、干贝等母婴产品。比如淡干虾皮,全部出自舟山渔场的纯野生日本毛虾,先从渔民那收购进行晾晒,再用传统工艺进行加工。到去年12月,“宝宝馋了”舟山野生淡干虾皮已售出近10万箱(六罐礼盒装)。
市场上各种干水产品多,但是把这个制成母婴产品推介的,并不多见。郭保平介绍,他们的产品的立足点,主要是改善宝宝食欲,帮宝宝补充钙、蛋白质等,而且产品无盐天然,适合宝宝的需要。目前,除了6款在售产品,还有一些产品正在研发中。
校内创业成风,现有90多个团队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金武州介绍,目前校内有大学生创业团队共90余个,他们正在创业的项目,90%以上依托于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
记者察看了浙海大学子们的各种创业项目,发现不少项目都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共享船舶推进系统模块”,它是一种新型的船舶推进装置,替代了传统的推进轴;“船舶燃油管家”通过自动调整优化船舶航行参数,节能效果明显;“千屿公益”结合舟山“佛教”“海岛”两大特色,设计制作文创产品进行售卖;“鱼多多”出海捕鱼平台,提升旅游项目品味;“透明的围栏”提供处理海上油污新方案;“牧鱼人”养殖服务系统,可用于养殖业中水体环境参数以及鱼群分布信息的同步监测及分析;“清川生物”处理养殖废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贝净环保”通过贝壳净化空气,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富能建材”通过贝类物质提取仿制,制取高储能建筑材料;“米鱼云”将东北特产和舟山海鲜定向换位销售,支援东北经济建设;垂直爬壁机器人,高效检测船体;“E-Cleaner水面管家”通过水面机器人自动处理水面污染,助力“五水共治”……
鼓励大学生创业,为舟山留住人才
浙海大校内的创新创业风,大约是从2012年开始盛行。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一直注重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培育。为此,学校201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明确要求每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除了必须完成的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以外,还要至少开设3门以上创新创业课程。
同时,对创业大学生也提供了许多支持,比如设立创业奖学金,对大学生课题研究成果、专利、论文等给予奖励;对申请休学创业的学生,且有合理的、正在进行的创业项目,学校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最多延后3年再毕业。
金武州说,这些做法,一方面是希望为舟山留住更多的海洋人才,毕业生在舟山创业意味着今后很大可能在舟山扎根;另一方面,年轻人善于发现市场痛点和挖掘空白点,大学生创业有利于推进传统海洋产业的创新发展。李巧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