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精准治疗有了新思路
本报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裘云庆教授领衔的“抗肿瘤分子靶向新药BZG和光热消融-化疗靶向治疗新模式”项目,致力于为肝癌患者进行精准治疗并减轻痛苦。该项目日前获得2017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肝癌已位居中国癌症发病前三位。“在诊治中,约一半以上的病人,因发现晚了而失去手术机会。”裘云庆感慨,肝癌的早期症状与肝硬化十分相似,只有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才能有所察觉,而此时癌细胞早已蔓延到大部分肝脏。
很多患者无法进行手术,只能进行化疗但副作用很大。裘云庆向记者表示,该项目重点围绕肝癌精准治疗,以靶向治疗为切入点,从靶向创新药物的研发与现有化疗药物治疗技术的创新这两方面入手,简单地说,就是研制先进“导弹”与“炸药”来打击消灭癌细胞。
“光热消融——化疗靶向治疗是我们最先进的‘导弹’。”裘云庆表示,这种用金子做成的纳米级“导弹”,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入体内,之后通过血管靶向分布到肿瘤区域。在外界照射近红外光线,利用局部高热准确杀死靶区肝癌细胞,并触发式释放化疗药物,让肿瘤部位的化疗药剧增,而其他组织药物浓度很低,从而实现“导弹”多层面的精准打击,计划在今年将这项新技术应用于病人的治疗。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对治疗其他肿瘤同样有效。
“抗肿瘤分子靶向新药BZG是我们最先进的‘炸药’。”2017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批准了20种靶向抗肿瘤药物,小分子药物占绝大多数共计15种,仅4种药物为中国药企开发的新药。裘云庆表示,经过多年的研发,团队合成了拥有全新化学结构、比现有小分子靶向药物抗肝癌活性更高的抗肿瘤分子靶向新药BZG,其肝癌活性比由德国拜耳制药公司研制的索拉非尼更强,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见习记者 付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