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院士专家为互联网生态下传统制造业提升献计

浙江制造到浙江智造应有的放矢

  本报讯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日前率“互联网生态下传统制造业全面改造提升对策研究”课题组到浙江展开调研,了解浙江制造业全面改造提升的有关情况,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吴君青介绍,浙江“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全省共有164家企业被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四,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区57个,在大企业“双创”平台、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领域培育省级示范试点企业175家,“双创”示范基地3家。

  浙江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涌现,形成了四种类型:面向制造流程优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如阿里云ET工业大脑、中控SupOS工业操作系统;面向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像传化智联的智能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面向电商的产能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如淘工厂、网易严选;面向块状经济的专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像嘉兴的“毛衫汇”。

  调研期间,课题组与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对企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浙江大学教授林兰芬提到,浙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制造业大省,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0%以上,目前传统制造业不仅存在核心企业的竞争,还要把握供应链竞争,关注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信息不对称现象,结合浙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特点,把上下游企业也带动起来。

  对于企业提出的发展中的困惑,李伯虎认为,很多制造企业在互联网化时,还保有原来工业化的思想,“我觉得企业不能只考虑到自动化层面,要从智能制造系统着手改变,站在系统角度从顶层设计往下分解,先想好智能制造部分再想下面的生产、设备、产品等的改造。”

  此外,运行质量不够高、经济效益不够优、创新能力总体偏弱、资源要素制约加剧,是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压力。

  李伯虎表示,提出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有针对性、分类型地细化问题,有的放矢。他还鼓励政府和企业要在手段、模式、生态方面创新,提高竞争力适应新时代要求;要理顺组织、经营管理、技术和设备、数据、材料、资金这六要素以集成优化;要做好规划、确定目标,使技术、产业和应用协调发展。本报记者 郑娜莉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浙江制造到浙江智造应有的放矢 2018-04-20 2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