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通过大数据系统锁定“李鬼”
全国首例电商平台起诉售假卖家案开庭
因在淘宝网上售卖假冒品牌的手表,在深圳租住的刘某均夫妇,不仅被法院判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还被淘宝网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3月29日,此案一审在深圳龙岗区法院开庭审理,售假者在答辩中表示希望获得淘宝谅解。
3月30日,阿里对外发布2017年打假打黑“诉讼第一案”成绩单。阿里表示, 过去一年,电商平台起诉售假商家、知产流氓等诸多“第一案”司法判决,意味着被诟病多年的网络售假行为在司法上获得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彰显中国在打击制售假方面的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2016年6月,淘宝网通过大数据打假系统,发现两家店铺销售的施华洛奇手表存在售假嫌疑,经品牌方鉴定,被告销售的商品包装与正品不符,做工粗糙,颜色异样,权利人给出了“所涉商品为假货”的鉴定结论。
两家涉嫌售假的店铺分别由该案两名被告人刘某均、王某怡注册,其中一家还是经营十多年的“老店”。由于涉嫌侵权货值较高,已涉嫌触犯刑法,淘宝网将线索移送至警方。2016年8月10日,淘宝网与权利人及深圳罗湖区公安分局黄贝派出所联合行动,查处了王某怡位于布吉的经营及居住场所,当场将刘某均抓获,其承认王某怡的店铺实际亦由其管理经营。警方在现场查扣假冒施华洛世奇手表125块,假冒施华洛世奇公章2枚,假冒施华洛世奇手表表带、包装盒配件等若干,价值近200万元。
随后,阿里巴巴在2016年12月30日向深圳龙岗法院递交了诉状。2017年1月9日正式立案。
记者了解到,该案是全国首例电商平台起诉售假卖家的案例。案件审理后,法庭宣布择日宣判。
从阿里对外发布的2017年打假打黑“诉讼第一案”成绩单上看,9个“第一案”涉及刑事、民事案件,涉及售假者、知产流氓、黄牛党。
2017年6月,刷单组织者李某某因犯非法经营罪被杭州市余杭区法院一审判决五年六个月。这是阿里巴巴运用大数据主动发现并向警方输送刷单线索,进入刑事宣判的第一案。
这起全国“组织刷单炒信入刑第一案”曾入选最高法评选的“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还被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评选为“2017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等。
2017年10月,“电商起诉刷单平台第一案”,即阿里巴巴起诉杭州简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傻推网”一案在杭州西湖区法院落槌。法院一审判决简世公司赔偿阿里巴巴经济损失20.2万元。
本报记者 孙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