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我才20岁,怎么会得肠癌?
日前,重庆第三军区西南医院接诊了一位20岁的年轻肠癌患者。通过家人了解到,这位年轻的小伙子一直有痔疮问题,并且近期频繁便血。
报告单上病理诊断为:横结肠腺癌。幸好发现及时,在肠癌早期阶段发现并清除病灶。
“我这么年轻,患什么肠癌!”小伙重庆人,无辣不欢。“每周不吃上一次‘九宫格’,就觉得馋馋的。” 久而久之,“辣”出了痔疮,并伴有便血症状。真正引起母亲注意的,是看到儿子的便血颜色,与父亲当年患癌前症状极其相似。原来,这位小伙子的父亲也曾患过肠癌。担心之余,为儿子买了一份无创无痛居家型结直肠癌筛查服务——常卫清。居家提供粪便样本,寄到诺辉健康检测中心。
“我这么年轻,患什么肠癌,真是杞人忧天。”小伙子对于自己20岁就做癌症筛查这一点,格外介意。最后,通过检测,结果显示阳性。不由分说,母亲立即带着儿子前去就医。
“幸好是早期,生存率受影响较小。术后调整生活习惯,注意每年筛查,防止复发。”负责小伙子肠镜手术的医生嘱咐道。
肠癌是个不分年龄的高发癌
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一直以来素有“癌老三”之称。去年仅美国一年增加的新病例就有57万人,相当于两个冰岛的人口。
在我国,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上海、江浙一带为高发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肠癌的发病率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同时肠癌发病率也与年龄有着极大的关系,40岁以后属于肠癌高发期。
但是近年来看似中老年人容易得的肠癌,正在悄悄将魔爪伸向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美国癌症协会(ACS)曾发布过一份研究报告:与1950年出生的人群相比,90后结肠癌患病风险增加了2倍,直肠癌增加了4倍。欧美国家小于40岁的年轻人,罹患肠癌的概率是总肠癌数的2.2%~4.5%。令人吃惊的是,我国年轻人肠癌所占比例,竟然高出此值4~10倍之多,可见肠癌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那么,年轻人为什么往往忽视肠癌?究其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上,由于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恶化,逐渐表现出便血、腹泻、局部腹痛等症状,常被年轻人误认为是痔疮、痢疾、结肠炎等疾病,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主观上,年轻人对自身的不适容易忽视,往往认为这个年龄不会有患癌的风险。出现症状时,或害怕、或羞于检查,症状持续很长时间才到医院就诊,因此错过最佳治疗阶段。
据统计,我国青年人肠癌的误诊率高达60%~70%。有的竟连续被误诊3次之多,重庆小伙并不是个例。
年轻肠癌患者症状颇具“特色”
一是腹痛程度较大。肠癌病变引起的炎症导致肠道痉挛,常伴有腹痛等症状。中老年肠癌患者的腹痛较轻或者是隐隐作痛,年轻患者的腹痛感就比较明显,这可能与中老年人疼痛敏感度降低有关。
二是血便多。血便为肠癌患者常见症状之一,由于粪便在右半侧结肠尚未完全成形,一般出血后常与大便混合。对于年轻患者,如果是少量出血,要靠大便隐血试验才能检出,甚至有的年轻患者已发生明显贫血,还不知病变在何处。而中老年人的肠癌出血症状,通过肉眼就可以看到。
三是浸润型癌肿多。所谓浸润,就是指癌细胞向四周或深层组织扩散的能力。与中老年人肠癌相比,年轻人肠癌的癌细胞分化程度(不成熟程度)差,浸润能力强,更容易扩散,所以预后更差,其5年存活率可能仅为中老年肠癌患者的1/4。
如何早期发现肠癌?
注意饮食习惯,尽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多吃山芋、红薯、玉米、水果、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利于肠道毒素的排出。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等。
每年定期筛查,人的肠道通过肛门与外界连通,可以定期选择肠镜检查,观察结直肠里面的情况。
本报记者 徐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