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专版】

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打造国际一流创业新环境

杭州余杭出台“1+N10”产业新政

  近年来,创新发展是杭州市余杭区经济的最显著标签,新经济蓬勃,新动能潮涌。

  创新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了让余杭始终奔跑在创新前沿,昨日,余杭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全面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创业高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冠军十条”“外资十条”和“电商十条”等一批产业新政,这和前期出台的“上市十条”“时尚十条”“人才双十条”等政策构成了完整的“1+N10”产业政策体系。

  “1”,就是指一个总纲性的政策,即《意见》;“N10”,就是指N个10条产业政策。

  “1+N10”产业新政支持范围涵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包括初创、加速、冠军、独角兽等各层次企业,涉及环境优化、资金奖励、要素保障、人才支撑等全方位支持,全区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紧紧围绕企业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制定实施产业政策。如,针对余杭区上市挂牌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对于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做精做强的需求不断增大的实际,出台“企业上市新政十条”,进一步加大股改扶持力度、鼓励募投项目落地、促进并购重组发展。在扶持方式上,科学设置奖励节点,按签订三方协议、完成股改、申请受理、上市融资等重要节点分段补助,力争做到事前“雪中送炭”,降低企业上市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1+N10”产业政策体系在政策制定上充分体现余杭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在全国率先出台“冠军十条”,着力培育和涵养一批隐形冠军、单打冠军、独角兽等高质量发展的“冠军企业”;在全省率先出台《意见》,全力营造充满活力、包容开放、成本适宜、独具魅力、高效透明的企业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在全市率先出台专门针对利用外资的完整政策,着力鼓励和引导优质外资投向余杭区重点发展,等等。

  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框架内,着力在支持力度、方式、内容上求突破、求创新。如,在重点产业支持引导方面,余杭区未来三年将安排300亿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全国领先;在引进高端人才、发挥人才作用方面,首期提供5000套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优先用于优秀人才安置;在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区内企业从签订三方协议到上市募集资金过程中,最高将获得奖励超1500万元;在加大优质外资项目引进力度方面,自设立年度起三年内最高按对区地方贡献的100%给予资助,等等。

  “1+N10”产业政策体系的出台必将加速余杭经济发展,可以说,踏着新时代的鼓点,余杭又一次走在了前头。

  全面打造国际一流创新

  创业高地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余杭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国内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打造国际一流创业创新环境,《意见》也成为吸引创业者、投资者来余杭创新创业一大重要因素 。

  据余杭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祝振伟介绍,《意见》全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包容开放的投资环境、成本适宜的产业环境、独具魅力的人才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高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争当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排头兵。

  一是着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为创新项目落地提供更优质的平台载体,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撑,为科创成果转化提供更高效的实施路径。围绕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建立各类科技孵化平台、科技创新园区、产业平台之间的协作机制,打造“孵化—加速—产业化”的产业培育链条,让更多优质项目在区内落地成长,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二是着力营造包容开放的投资环境。积极拓展民间资本投资广度深度,打造优越的外商投资环境,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严格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区属国有资本一般不再以独资增量的方式进入完全竞争领域。全面落实民间资本准入平等待遇,任何部门不得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和准入门槛。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全区重大工程建设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是着力营造提质降本的产业环境。加强产业政策精准引导,优化空间要素资源配置,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努力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其中,将加快构建政府产业基金政策体系。至2020年全区政府产业基金母基金到位资金力争达到50亿元,子基金、让利性直投、投贷联动等多种形式,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全程孵化链条。

  四是着力营造独具魅力的人才环境。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全面落实人才住房、医疗、养老及子女入学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保障,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面向海外公开招聘政府雇员,优化服务团队,对自主申报成功的“国千”“省千”人才,分别给予最高700万元、360万元的资助。支持人才技术入股和再创业,支持技术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入股投资,支持企业开展技术质押贷款和融资。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给予相关技术人员股权奖励,技术人员一次性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困难的,报税务机关备案,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企业个人的股份转让所得再在区内投资的,可按其个人所得对地方一次性贡献的比例给予奖励,支持再创业。

  五是着力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企业降本增效,积极创建信用建设示范城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健全“四张清单一张网”,巩固“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大力推进“零土地”技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依法取消、免(停)征白蚁防治费、房屋转让手续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省级及以下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涉企零收费”。 

  六是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强化企业经营司法保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未来,余杭区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全面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创业高地作为全区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切实把营商环境改革摆在事关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抓紧抓细抓实,聚焦“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提出方案,限期挂账整改,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确保取得实效。

  着力培育一批高质量发展的“冠军企业”

  余杭之所以对创业者、投资者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正是由于深厚的产业基础、坚实的财政支撑、充分的人才保障等,最重要的是余杭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舍得下血本、敢闯敢试,不断出新招、出实招。

  近年来,余杭区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培育与提升相结合、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通过示范引领、政策扶持和精准服务,培育了一大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等高质量发展企业。在这些高质量企业的带动下,2017年余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达到384.9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速达到7.6%,居七县(市、区)首位,在信息经济方面,2017年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929.51亿元,总量蝉联全市首位。

  为进一步加快培育余杭区优质企业,努力追求高质量发展,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独角兽等高质量发展企业提升培育“冠军计划”及扶持政策“冠军十条”,这也成为产业政策系列中最亮眼一道风景线。

  “冠军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经过3年(2018~2020年)努力,实施“冠军计划双百工程”,力争全区100家工信经济企业成为冠军提升企业,即工信部单项冠军、浙江省隐形冠军、新经济领域独角兽、上市企业等;100家企业成为冠军培育企业,即上述企业的后备。行动计划主要有“1234”四个方面,即一个认定标准(冠军提升企业和冠军培育企业)、两个国家级平台支撑(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条路径推进(完善机制、加大培育、全面推进)以及四项举措保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创新创强发展、落实减负惠企政策、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从推动落实“冠军计划”出发,针对“冠军企业”的特点及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冠军十条”作为余杭区“1+N10”产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智能制造、上云示范、研发创新、推广应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做精做强、创先争优、人才使用和空间保障等十个方面。如1.“鼓励智能制造”,对单个智能制造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2.“鼓励上云示范”,对评审通过项目三年内给予最高30万元的公有云资源及服务费用资助;3.“鼓励研发创新”,对新认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4.“鼓励推广应用”,将冠军企业产品和服务直接纳入政府首购或试用目录,享受优先推广应用;5.“鼓励市场营销”,在阿里等新媒体、省级以上传统媒体上的宣传推广费用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6.“鼓励品牌建设”,对认定的“浙江制造精品”每项奖励10万元;7.“鼓励做精做强”,对并购区内中小企业的按股权转让和资产交易产生税收地方贡献的60%给予奖励;8.“鼓励创先争优”,对新评定的“冠军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9.“鼓励人才使用”,按冠军企业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的50%资助给企业,自主用于人才住房、交通及教育等支出,并提供不少于2000套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周转房;10.“提供空间保障”,优先保障冠军企业产业化空间,可通过先租后售、分割销售等形式获得创新型用地空间。

  余杭区经信局局长郑颖告诉记者,计划每年安排5亿元以上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冠军企业”培育。除了“冠军十条”,在全省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提升改造背景下,专项支持余杭区基础相对扎实、产业链日趋完善的家纺服装产业的“时尚十条”也已出台,涵盖要素保障、集聚发展、品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时尚服务券等10个方面28条细则,有效推动家纺服装传统制造业向时尚产业转型。

  此外,根据新经济发展趋势和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要求,余杭区还将及时修订完善新一轮产业政策体系,目前正在调研和制定“人工智能十条”“生物医药十条”等一系列专项政策,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环境,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余杭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

  产业的支持

  今年两会,从互联网大咖们的发言到总理报告,都有着“人工智能”的身影。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企业争相追逐、政府密切关注的“超级风口”,是这个春天最引人瞩目的光。

  自去年以来,未来科技城紧抓人工智能这个新风口,将其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并出台了《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加速、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以及人才创业创新需求,实施全方位政策扶持。

  今年,在余杭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未来科技城将在前期基础上,围绕“五个一”做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做好“一规划”,借助浙江省人工智能发展专家委员会的力量,制定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规划。优化“一小镇”,在去年启动的人工智能小镇先导区的基础上,按照特色小镇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对人工智能小镇进行优化、拓展、提升。打造“一基地”,在高桥区块启动打造定位精准、专业化程度高、具有标杆性的人工智能产业化基地。办好“一论坛”,将与人工智能专委会、中科院、上级有关部门等合作,共同举办国际性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深化“一政策”,在现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出台针对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政策。

  对于人工智能产业,未来科技城具体有哪些扶持政策?

  据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招商局局长李洁介绍,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期企业,经评审通过,三年内可按照实际购买研发设备金额的20%和研发经费的30%给予补助,累计最高可达600万元;企业办公用房按照租金的60%补贴,每年最高50万元;给予企业每年2万元的创新券用于购买创新创业中介服务;对于购买云服务、大数据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服务的,三年内给予服务费用50%补贴,每年最高15万元。

  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成长型企业,经评审通过,三年内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设备资助;企业办公用房按照租金的60%补贴,每年最高100万元;给予企业每年3万元的创新券用于购买创新创业中介服务;对于购买云服务、大数据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服务的,三年内给予服务费用50%补贴,每年最高30万元。对于年实缴税收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可按照余杭区楼宇经济政策给予奖励。

  对于特别优质的人工智能项目,通过“一事一议”,以上政策上不封顶。

  此外,未来科技城还专门为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通过评审的企业,可申请享受最高150万元的天使梦想基金、最高500万元的创业贷风险池以及最高2000万元的让利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支持。

  下一步,未来科技城将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为区内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更多的测试及应用场景支持,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本土企业“先行先试”。

  本报记者 林洁


科技金融时报 【专版】 00005 杭州余杭出台“1+N10”产业新政 2018-03-27 2 2018年03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