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作息,把你的睡眠找回来
72岁的潘阿姨曾在电信部门从事科研工作,30多岁就有了失眠困扰,是一名有着近40年失眠史的患者。之前是靠吃安眠药入睡,到了去年3月份,服用安眠药也不能入睡,睁着眼睛到天亮,而且身体还产生了一些症状,胸口堵、胃里难过、头晕。去年,潘阿姨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了住院治疗,睡眠情况明显好转,在第18个“世界睡眠日”到来前,潘阿姨专程赶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咨询后续进一步恢复和提高睡眠治疗的方法。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高于发达国家。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毛洪京表示,现在失眠早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会遭受失眠困扰。失眠和年龄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老年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减少,出现失眠的情况会更多。如今,30~60岁都是失眠的高发年龄段。
“失眠成因多种多样,情绪、家族史、睡眠行为不好都会导致失眠的出现。过度追求完美、性情急躁、认真仔细的人最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毛洪京说。失眠并非大家所以为的睡不着或是早醒而已,其实单纯的睡眠障碍患者极少,多是由焦虑、抑郁、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深层次原因所致。因此,失眠的治疗必须基于失眠原因的寻找之上,且在专业评估后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毛洪京表示,失眠的主要症状表现是上床难以入睡,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或多梦、噩梦,似睡非睡等,这样的睡眠状况,如果发生的时间不长,且白天其他不适症状不明显,也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能力,可称失眠,但不能认为就是失眠症。
什么是失眠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失眠症的定义是:1.有入睡困难维持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2.至少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1个月。3.睡眠障碍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4.没有神经系统疾病、系统疾病、使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导致失眠。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的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并且对工作、生活、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那么,怎么才能恢复正常的睡眠?
专家提醒,一要分析心理原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精神压力过大、饮食不合理、睡眠环境差等都是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因此战胜“失眠担心症”是治疗失眠重要一步。消除了紧张担心的感觉和条件反射,内心安宁了,睡眠自然就正常了。
二要建立生物钟。如今有众多的压力较大、三班倒的工作,导致许多人晚上睡得少白天来补觉,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机体的睡眠调节机制发生了紊乱。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调整生活节奏、定时而眠,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保证睡眠最强大的力量。另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很好的调节方式,对促进睡眠有不可替代作用。但是请不要在夜间或睡前3小时做剧烈运动,否则,因大脑兴奋性增高而导致失眠的机率会大大增加。
三要借助药物来调理。安眠药物可以迅速改善睡眠状况,加快入睡、延长睡眠时间或加深睡眠深度,在失眠不能通过自然调整恢复或失眠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是必须和安全的。自我猜测或道听途说助眠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拒绝服药,只会使病情进展和加重。急性失眠患者,可短暂使用安眠药;但长期慢性失眠患者,认知行为更加重要。
四要优化睡眠环境。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氛围有助于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卧室的温馨之感更能帮助睡眠;家庭关系的融合则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本报记者 蒋闻 实习生 付羲地 通讯员 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