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产经】

生物医药产业大市绍兴如何谋发展?

推动人才项目对接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

  作为医药大市,目前,绍兴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药品制造为主导,医疗器械、医用敷料及耗材为补充的生产格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2017年以来,绍兴市通过深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不断促进药品医疗器械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营造对接现代医药产业国际前沿科技成果的环境。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85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8家,其中规上企业78家,年销售过亿元的医药生产企业36家,过10亿元的企业有7家,上市公司有7家。  

  随着绍兴市对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大,不少企业纷纷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企业对科技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在早前举行的国际人才科技项目洽淡会现代医药分会场上,10位海内外博士专家对正在研究的领域进行了路演,当天,共有83家企业与64名人才进行了对接洽谈。  

  绍兴市还通过举办人才峰会,吸引了不少创业投资企业前来物色投资对象。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的年轻博士吴宗峰,在人才峰会上带来的快速细菌检测——低成本的POCT检测平台项目,一经亮相便引起了绍兴锦聚创业投资基金执行总裁徐立松的兴趣。“吴博士的项目,我们觉得很适合绍兴的产业政策,也对这个项目本身充满想象空间。”徐立松告诉记者。

  虽然是医药产业大市,但绍兴医药产业依然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偏低,产业链条偏弱,生产能力不高的现状。 

  在组织相关专家经过深入广泛调研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调研之制药产业篇》《关于促进绍兴市医药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两份研究报告,直指绍兴市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

  如把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作为绍兴市制药企业弯道超车,转型发展的契机,率先在全省推出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全面梳理企业评价品种。通过持续努力,目前,绍兴市有295个应评价的仿制药文号,已有70个开展药学研究,占全省22%;11个进入生物等效性(BE)试验阶段,占全省的44%,均位居全省第一。 

  本报记者 徐璐璐 通讯员 张斌


科技金融时报 【产经】 00004 推动人才项目对接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 2018-03-23 2 2018年03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