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非持牌被定违规
银行分支机构是走是留?
银监会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其中未经审批设立机构并展业成为监管关注重点之一。
对于城商行和农商行而言,异地持牌机构意味着不用通过监管审批,不受到异地建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却能开展各项业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样的机构不胜枚举,名目也五花八门,资金运营中心、金融市场部甚至研发中心,都悉数在列。
监管层将再启动调研
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之一为违法违规展业,其中包括未经审批设立机构并展业、违规开展存贷业务、违规开展票据业务、违规掩盖或处置不良资产。
未经审批设立机构并展业包括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网点,如异地事业部、业务部、管理部、代表处、办事处、业务中心、客户中心、经营团队等,并从事业务活动;村镇银行跨经营区域发放贷款、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不含转贴现)业务;分支机构或专营机构超法定范围开展业务;超范围授权分支机构开展同业、票据业务等。
事实上,城商行和农商行有大量未经批准设立的分支机构在上海、北京等地。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上海主要在恒生银行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北京则主要在金融街的写字楼中,规模比较小的也有隐藏在金融街附近的居民楼中。
近年来,北京、上海基于信息、资金、资源、交易对手、人才聚集辐射的巨大优势,吸引了众多商业银行设立资金运营、信用卡、票据、同业等相关业务据点。一个有据可查的监管数据是,截至2017年5月末,京沪两地共有41家专营机构(含信用卡中心、票据中心、资金运营中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国际业务结算中心五大类)。据了解,如果分地域看,在沪商业银行持牌专营机构要比北京略多一些;若分类型看,两地持牌机构信用卡中心占大多数,资金运营中心寥寥无几。
根据监管公开信息,目前拿到资金运营中心牌照的银行并不多。2012年,银监会发布实施《中资商业银行专营机构监管指引》,允许商业银行针对某一特定领域业务单独设立领取金融许可证的专营机构。兴业银行是第一家获得单独持牌资金业务专营机构的银行,平安银行成为第二家获得该牌照的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通商银行也在随后持牌。此后,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筹建获监管批复。但上述寥寥无几的牌照显然与上百家异地经营的资金营运中心的数量相去甚远。
而为了摸清状况,近日有传闻称,监管部门将对这一现象进行调研。
“不撤”的呼吁
不过,大部分银行的看法,是希望监管层酌情考虑实际情况,不要“一刀切”。他们的呼吁,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
首先,界定“未经批准”里的“批准”是一个什么形式,是否为有且只有获得“金融许可证”的形式。某城商行人士表示,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向银行总部属地的监管报备,但是异地经营监管没有报备”这种情况是否违规尚不明确,如果这种模式监管认可,那么大部分的机构可以松一口气。
其次,应该回归政策的初心,看到异地机构的积极作用。有农商行人士结合该行实际情况表示:“在小城市,我们想招个研究生都难,更别说合适的交易员或金融衍生品人才,你只有往外走,往省会城市或一线城市走。最重要的是,做资产做交易签合同,如果不见面,我们根本不放心。异地团队对于熟悉交易对手,并且引入先进的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理念给母行,其实是很有意义的。所有的政策,肯定都是有初心的,它肯定是为了促进银行更加稳健发展。所以,我认为不能一下子迁回所有的异地机构,应该是以合适的方式引导他们更合规发展。”
董希淼也认为,异地业务部制度虽然有一定弊端,例如管理半径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城商行近几年发展快,资金沉淀较多,有资金出省的需求。监管应该对银行的实际业务作出界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对业务进行规范,或者进行类分支机构管理。”
毛宇舟 刘筱攸 马传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