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范渊:
利用大数据技术防范处置金融风险
本报讯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的今天,非法集资、非法传销通过互联网蔓延,造成了日益严重的风险隐患。
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范渊认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保障金融安全。“防控金融风险已成为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关注的主要任务。”
范渊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行业市场化、创新化、网络化、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和手段提出了众多挑战,金融混业化经营对分业监管模式提出挑战,特别是影子银行、伞形信托、各类地方性资产交易平台、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跨越了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多个领域,不同领域相互渗透和交叉的趋势不断增强,不同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显著增强,金融风险的复杂程度日益提高,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日益显露出监管空白、滞后和失灵的问题,已不适应现代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需要。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金融市场之间和不同金融业态之间的关联性更加紧密,呈现更加复杂的网络特征和联动关系,同时金融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的连接,使得网上银行业务、P2P业务容易成为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的对象。在开放网络中流动的大量金融交易数据,不仅涉及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包含大量的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必然吸引不法分子的网络入侵、网上侦听、电子欺诈和攻击行为,对于用户和金融企业来说,都是极大的风险。
对此,范渊提出,金融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提升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举措。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能力、金融风险分析研判能力、金融风险应急处置能力、金融行业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是今后大数据产业对金融领域非常大的价值。”
通过对全省金融企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信息、招聘信息、网站访问量、营销广告等特征数据的聚合,建立数据模型,用于发现各种业态的金融企业,挖掘企业经营主体、用户、产品等信息,形成全面、准确的金融企业动态分类与信息提取能力,构建企业基础数据资源库。按照监管要求,对金融企业的运行情况、风险情况、舆情发展进行监测预警,形成全方位、高动态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能力;通过构建各类型风险分析模型,全面实现资金流向监测、舆情热点溯源、虚假信息甄别、重点关注企业监测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通过与基础数据资源对接,实现对不同行业全生命周期的统计和展示,及对相关风险及预警等异常情况的综合分析和研判,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分析研判能力,为金融风险监管处置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同时建立金融风险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可动态配置的数据分发权限及风险信息通报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动监管处置机制。通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建模,及时发现利用相关平台实施传销、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对舆情信息进行有效监测,及时跟踪已形成的事件的发展变化情况,防止事态扩大,避免引起社会恐慌等不安定因素。 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全省金融企业的网络安全动态监测,及时发现省内金融企业存在的安全威胁、风险及隐患,实现早发现、早处置,避免全省金融企业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结合深度机器学习、智能算法建模,及时预警高级威胁,并对攻击事件进行精确朔源,帮助金融企业有效解决复杂安全问题,保障企业数据和用户资金的安全。 本报记者 孟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