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慧农业大有可为
自AlphaGo在人机大战中大放异彩,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1月16日,中国创新创业峰会人工智能发展论坛在杭州市临安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在以“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应用与展望”为题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发展智慧农业大有可为。
赵春江介绍,全球发展智慧农业成果显著,比如在以色列、荷兰等国的温室种植黄瓜、西红柿,每平方米的产量可达100公斤左右,是我国的几十倍,这就是智慧农业的作用。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发展智慧农业十分重要,“土地流转为智能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未来农业形势变化极大。”
赵春江说,工信部去年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相结合,形成一系列制造领域中的发展模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显示,全球的智慧农业市场有182亿美元。我国要发展智慧农业,首先要大力发展智能关键技术,主要是针对农业非结构化复杂天气作业环境与作业对象的生物特性特点进行研究;其次要大力推动重大产品的研发,特别是农业机器人;此外,典型农业大数据也至关重要,而先进的农业传感器、精准作业装备、农业机器、农业物联网以及农业智能装备等,是未来发展人工智能的五大基石。
对于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赵春江认为应主要应用于大田种植、社区园艺、畜牧业养殖等,应用技术主要是机器人学习等。他表示,相对较高的成本,阻碍了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希望相关部门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助力智慧农业在中国的发展。
本报记者 王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