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两名农技员获评全国最美
农业部网站近日发布《农业部关于“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结果的通报》,公布全国100名品德高尚、业绩突出、农民满意的“最美农技员”名单,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丁理法、温岭市农业林业局特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徐小菊两位推广研究员榜上有名。这是全国唯一一个有两名农技员当选的县市。
丁理法被台州湾水产养殖界赞为“勇攀高峰的水产养殖专家”。1988年,丁理法从浙江水产学院毕业时,放弃了到一家省级水产研究机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温岭。上世纪90年代初,对虾养殖行业暴发了全球性的病毒性疾病,海水围塘养殖一蹶不振。为摆脱困境,重振养殖业,丁理法三天两头往养殖户的池塘里赶,不断摸索,探索出了中国对虾、长毛对虾、脊尾白虾与缢蛏、泥蚶套养轮养模式,确立了围塘综合养殖技术及虾塘三茬养虾套养贝类技术,该项技术在国内处领先水平。台州全市2万亩围塘全面推广该项养殖技术后,每年净增效益5000万元以上。1999年起,丁理法主持“锯缘青蟹人工苗的中间培养及养殖技术”项目,通过两年实施,培育III期稚蟹575万只,推广实施青蟹人工养殖面积3182亩,创产值3380万元,净利润1232万元。该项目荣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记入“十五”时期台州大事记。为把这些先进的技术推而广之,让更多养殖户受益,丁理法先后为浙江省电视台编导了13部水产养殖电视科教片,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专业论文80多篇。
徐小菊1983年中专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中专学历到大学文凭,从技术员到推广研究员,一步一个脚印,在芬芳的果园追求着自己的事业。这些年,温岭市葡萄产业迅速崛起,徐小菊带领团队进行一轮又一轮的科技改进,简易塑料大棚栽培、大棚双膜栽培、大棚三膜栽培、新型混合式双膜连栋大棚栽培……一项项技术创新,使葡萄采收时间从7月初提早到6月中旬、5月初,大大提高了种植户收益,使温岭葡萄生产水平和产业化程度走在全省前列。十五年来,温岭市葡萄产业栽培面积增长了15倍,产量提高了17倍,效益增加了38倍。为响应“五水共治”号召,徐小菊带领团队开展“烂果等植物残体在现代生态循环果园中的应用”课题研究,通过对植物残枝不同配方发酵试验,摸清植物残枝发酵肥营养成分变化,提出植物残枝发酵肥在做不同肥料使用时选择不同的配比进行发酵的观点。同时通过对果园落(烂)果进行不同配比发酵肥试验,为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新思路。这一成果的应用,使果园防治成本降低31.3%,肥料成本降低90%。
“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经基层单位遴选推荐、省部两级专家审定推选、县省部三级公示等程序,从全国50多万名基层农技人员中遴选出500名扎根基层、业绩突出、贡献卓著的基层农技人员。又经过逐级核查、两级公示、农业部推选委员会组织专家初筛等程序,共产生150名“最美农技员”候选人,经网络投票、专家组推荐,择优确定了100名“最美农技员”。刘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