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荣杰:电力孺子牛 创新多面手
![]() |
![]() |
浙江中新电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萧山科技分公司总经理韩荣杰 |
位于杭州萧山的浙江中新电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萧山科技分公司(以下简称中新科技),专注于智能化配用电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企业发展壮大的8年里,中新科技先后完成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通信接入、钱江世纪城配电自动化、国家电网智能充换电站等多个示范工程。
如今中新科技已经成为杭州智能配电网一体化服务的知名企业,这傲人的成绩离不开中新科技总经理韩荣杰所发挥的作用。“他执着、忘我、不服输;他挥洒热情,奉献青春,将自己的全身心扑到了电力事业上。”这是中新科技团队对他们的“带头人”韩荣杰的评价。
电力孺子牛
作为浙江双创主力军的80后,韩荣杰是行业的专家。2003年,韩荣杰进入当时的萧山供电局,被分配到了运管所工作,本着对运行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他一边潜心学习理论知识,一边注重实践经验积累,很快成为了所里的佼佼者。初到变电运行工作岗位的他遇上了220千伏凤凰变投运工作,投运工程现场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但他总是把脏活、累活抢过来干,他说:“年轻人嘛,多干一点就是多学一点,吃亏是福。”
2006年,正值萧山供电公司大楼弱电改造,他一头扎进机房、井道,查线路、对信号,从不喊累叫苦,一根一根将线缆对出、做好标记、捆扎整齐。
2013年,萧山供电公司全面启动大楼信通设施调试工作,已被提拔为副主任的他身先士卒,带领信通团队日以继夜地奋斗在工作现场。家里大大小小,里里外外,只能都交给家人打理。“有时候,为了大家,必须舍弃小家。我对于这个小家,很感谢,也很愧疚。”对于工作和家庭,韩荣杰如是说。
韩荣杰凭借着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出众的工作业绩获得了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信息运维普考先进个人、全国信息技术紧缺人才,2次获得全国QC一等奖,并荣获浙江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的称号。
攻坚弄潮儿
2005年,正是电网信息化建设兴起之时,但对当时的萧山供电公司而言,如何高效、最大化地引入信息技术,为电网运维提供坚实保障,仍是一道难题。
为了攻克这道难题,韩荣杰自创了一套“偷师法”。一到周末,当别人与家人欢聚,休闲放松时,他却当起厂家技术人员的“跟班”,寸步不离地看着技术人员进行设备安装、操作、调试等工作。遇到自己感兴趣或所需要的,马上刨根究底地问,了解到专业内最前沿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及时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晚上回家再仔细梳理归纳总结,同时检索大量资料,深入钻研。
多年来,在韩荣杰的带领下,萧山供电公司信通团队共完成10余项技术攻坚。一次,他发现个别基层机房设施较差,线缆混乱,便对接多个部门启动了信通C2机房专项整治工作,他带着队员们仔细研究弱电线缆的施工工艺和跳线习惯,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房改造方案,规范基层C2类机房的标准和管理,实现一体化设计、布局和施工,取得良好反响。这项成果不仅入选省公司同业对标典型经验,也被省公司作为典型设计发文,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刻画了他的坚强与刚毅,攻坚弄潮儿成了他最真实的写照。
创新多面手
“2015年,我刚来到中新科技,首先要确定的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明确思路,这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韩荣杰说道,当时已经是通信行业专家的他,来到一个发展了6年的传统电力企业,思考的更多的就是企业如何创新,如何转型升级?
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考察,韩荣杰确定了以智能配电网为纲,产品、工程和运维三线同时发展的思路。确定发展思路后,韩荣杰带领团队,夜以继日,经过3年发展,公司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配电架空线路数据采集终端、电缆故障指示器、智能配网站所终端(DTU)、智能配电站所环境系统等智能电网设备生产企业之一。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终将被时代所淘汰。”这是韩荣杰组织业务研讨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他自己也把创新作为提升自己和激动团队动力的源泉。
“源于电力、最懂电力”,在产品研发战略上,韩荣杰提出以服务智能电网为主要切入点,按照“构思一代、研发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思路,推出整体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每年我们都从产品销售收入提取不少于3%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并建立了产品开发的信息网络,聘请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担任公司顾问,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开发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在韩荣杰看来,只有灵敏地捕捉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的结构,才能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如今,中新科技已先后与中国电科院、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三峡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
相信在这样一位年轻有为、实践创新的企业家的带领下,中新科技能在智能电网领域越走越远。
本报记者 徐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