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第十三届全球化制造与中国国际论坛(GMC)提出

人工智能将助力中国制造“直道超车”

  本报讯 制造业如何从“制造”升级为“智造”?日前,由浙江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全球化制造与中国国际论坛(GMC)在杭州举行。会议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业界大咖围绕制造业发展的新范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增速趋缓,但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制造业上升势头仍然强劲,目前已涌现一大批领袖级的企业,如华为、吉利、海尔、海康威视等。因此,通过探索新的技术范式,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时机已然到来。

  作为智能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表示,探索制造业发展的新范式,杭州是最有优势的城市,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方面,杭州走在前面,浙大更是第一个建立AI专业的高校。同时,杭州有很多世界级的制造企业。在下一轮“智造”范式下,中国制造业在产品智能化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也是中国制造实现“直道超车”的机会。

  杨华勇认为,就现阶段来说,我们的制造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塔尖的企业,例如华为、海康威视,已经非常强大,但数量太少。就目前来讲,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全面推广工业3.0(信息化),部分补课工业2.0(自动化),5年后全面进军工业4.0(智能化)。这是因为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前提,只有“上了网”,才有“互联”的可能。而新兴的5G通信又是一个机遇,预计在2020年前就会实现商业化,这对于推进工业4.0的发展很有帮助。

  剑桥大学制造研究院国际制造研究中心主任石涌江告诉记者,目前,受人工智能影响较大的多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部分,例如与市场开发、消费者关系、分销等相关的方面。这些部分的价值创造对于环境的影响可能并不是那么根本。相对来说,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行业,如开矿、冶金、水泥生产等,这些初级加工行业耗能、耗水量大,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而在这些行业,人工智能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的产品相对单一,生成过程比较稳定,原本的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对于人工智能在降低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需要人们先想透、想好,再去付诸实践。

  浙大管院教授吴晓波对比了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对于制造业发展的前瞻规划,还通过对中国红领、海尔、富士康等企业的案例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嘉宾对中国“新制造”及智能制造的认识。此外,他还提出了应对制造业新兴范式的关键点:抓住机会窗口,以及上述案例对未来制造业乃至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启示。

  本报记者 林洁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人工智能将助力中国制造“直道超车” 2017-09-15 2 2017年09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