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渔家女和她的鱼皮馄饨
日前,在玉环市坎门街道后沙一间厂房内,几位渔家女手里正拿着圆木擀杖,取小团鱼肉敲成一个个小薄饼。为了让鱼皮变得筋道,不粘手,还得边敲边洒上微量的生粉,在急促又有规律地敲击下,鱼皮旋转着,变成一个薄薄的、玉色的小圆饼。
鱼皮做好后,装盘进入下一个车间,包上猪肉馅,装进包装盒。鱼皮馄饨中间鼓鼓的馅像花蕊,旁边洒开的鱼皮就像花瓣,个个相似而又不同。包装盒每个孔位刚好放下一个鱼皮馄饨,孔的深度能保持住手工制作的原样。这就是玉环声名远播的鱼皮馄饨的整个生产流程,企业主就是玉环小有名气的渔家女陈红。
说起自己生产经营鱼皮馄饨,陈红感慨万千。2004年,当时40岁出头的陈红下岗了,那段赋闲的日子,陈红非常不适应,她觉得自己还年轻,应该找点事做。
没多久,陈红对玉环坎门当地的特色美食鱼皮馄饨产生了兴趣。
鱼皮馄饨在玉环当地有上百年的历史,台州民营经济发达,陈红觉得只要东西质量上乘、品质佳,销路应该不成问题。于是,她联系了几位一同下岗的姐妹,准备办厂做鱼皮馄饨,场地就选在坎门街道后沙海边一间厂房内。之所以选择这里,主要考虑附近没有民居,加工鱼皮馄饨时产生的敲击声不会扰民。
一开始,陈红想到,自己生产的鱼皮馄饨,不能与市面上的鱼皮馄饨一样,她要走高端路线。因此,首先她做鱼皮馄饨的鱼肉选择当地的钓鳗,钓鳗不但个大,而且更新鲜,口味更佳。然后要有包装,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想方设法打响自己的品牌——“红渔女”鱼皮馄饨。
陈红为了让自己的鱼皮馄饨走出玉环,她采用最原始的办法,就是去周边的温岭、椒江、路桥等地的各个酒店一家一家去送,让他们免费品尝,进行推销。让她欣喜的是当时就有几家酒店决定与陈红合作,采购她的“红渔女”鱼皮馄饨。接着陈红又将鱼皮馄饨推销至乐清、温州等地。当时正值冬天,陈红一般都是通过车站发货,有时也用私家车发货,当然,这种送货方式成本不菲,但是当时正处创业初期,为了拓宽销路,只能如此。
为了保鲜,陈红还自己设计了新的包装盒。夏天来临时,发货就采用冰镇的方法保鲜。慢慢地,陈红的“红渔女”鱼皮馄饨在当地以及周边县市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销量也越来越好。
两年后,陈红又将目光瞄准杭州的省农博会,但是,当地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她,这个产品没有QS认证,进不了农博会。这无疑给陈红浇了一盆冷水,但是陈红不灰心,进不了农博会,她就在场外卖,搭起炉灶让参加农博会的市民免费品尝。别人上午8时多开张,她6时就开始忙活了。陈红说:“当时,杭州的市民大都没见过鱼皮馄饨,不知道鱼皮馄饨是怎么回事。通过免费品尝,杭州的市民见识了鱼皮馄饨,当时摊位前围满了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啊!”虽然很辛苦,但是却赢得了人气和口碑,陈红因此也更有信心了。
从那时起,陈红明白了食品安全QS认证的重要性,在农博会场外卖了两年后,陈红为了QS认证投入几十万元不惜成本改造厂房和生产检验设备,最终成功取得了QS认证。虽然当时经济压力巨大,丈夫儿女都不支持,觉得投资巨大不一定有回报,但是陈红坚信品牌树立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用心去做,迟早有一天自己的“红渔女”鱼皮馄饨会像玉环文旦一样声名远播。除了农博会,陈红还带领她的团队进军上海展销会,拓展了上海市场。
十几年来,上海、杭州等地以及玉环周边县市的市民逐渐接受了陈红的“红渔女”鱼皮馄饨,回头客越来越多,客户群像滚雪球一样增长,年销售额从最初的十几万元,攀升至现在的500多万元。回首往事,陈红感慨万分:“创业艰难啊!别人只看到你眼前的成功,创业初期的那种艰难别人是无法体会的呀!”
这些年,在陈红的努力打拼下,不光是她家的“红渔女”鱼皮馄饨生意火爆,也带动了整个坎门的鱼皮馄饨产业。“别人说,陈红你真傻,你投钱让别人得利,你花钱宣传推销,别人在菜市场里销售自家的鱼皮馄饨不花一分钱跟着沾光。”对此陈红很坦然:“这几年我自己赚到了钱,捎带着帮助自己乡亲一同致富,这不挺有意义的吗?”
倪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