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昨在桐庐举行
科技生态共舞 守护绿水青山
本报讯 高铁车辆智能焊接系统单线就可以控制300多台电阻焊设备;被污染的淤泥能转变成无害功能型的基质,用于农林种苗繁育及绿色栽培;废弃的印染残渣能重新提取制造化纤产品……8月3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暨第四届浙江省“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在绿水青山环绕的桐庐县进行了该领域内最终对决。
高铁车辆制造离不开焊接环节,义乌中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推出的“轨道车辆成套龙门机器人智能焊接系统”是国内第一条自主研发的高铁、轨道车辆车身成型焊接自动化脉动生产线。该公司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义乌中心成立的下属企业,旨在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中心主任张毅介绍:“焊接电流精度行业标准是电网波动±10%情况下焊接电流误差±3%,我们的产品是±1%,远超中国行业标准。”电阻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为国内唯一的CAN总线方式,单线可以联网和控制一条完整的整车焊装生产线的300~400台电阻焊设备,能够达到电网限容及负荷平衡控制,焊接参数实时监控。这项技术属于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在中车集团大连车辆厂、中车珠海基地、张家港基地等使用,并出口缅甸。
印染是绍兴支柱产业,印染白泥残渣是印染所排固废,绍兴年排10万吨,全国20多万吨,残渣中含有对苯二甲酸45%,此前都被当作废弃物处理了。然而对苯二甲酸也是化纤原料,全国年消费3000万吨。绍兴汉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刚介绍:“在多年研究基础上,我们开发出印染白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即将白泥中对苯二甲酸提纯至99.9%纯度的化纤级。从残渣里提取生产出化纤产品,等于变废为宝。”据介绍,该项技术已完成200吨中试和工艺包设计,计划一期2万吨和二期10万吨白泥利用项目,总投资1亿元、年利税1.2亿元,可实现固废减排率90%,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大赛现场,太阳能异聚态热利用系统、高效活性微生物制剂、铬酸在线回收与回用等领域的项目纷纷登场亮相,双创精英们致力于改善环境的博大情怀和领先技术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接连亮相的创业项目让评委不禁感叹道:“大赛参赛项目和创业团队的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创业者的素质也在逐年提升,即使是一些初创团队也能够看到未来企业家的身影。”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综合首席评委评分、专业评委评分、网络评分,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领域十五家优胜企业名单出炉。其中,初创组浙江全世科技有限公司摘得桂冠,成长组杭州桐庐盛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蕴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分获一、二名,这三家企业将晋级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暨第四届浙江省“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与其他六大领域的优秀企业共同角逐最终的大奖和全国总决赛晋级资格。
本报记者 张巧琴 通讯员 郎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