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临安科技】

竹子架起友谊之桥 临安链上一带一路

——记临安太湖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王安国在菲律宾,与学习竹子培育技术的当地农民合影。
临安太湖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内,修竹环绕的设施大棚。

  68个国家、2000多名外宾,一本厚厚的感谢信里写满了各国友人的感激之情。

  这是临安市现代林业科技服务中心在国际交流,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交流往来,所得成就的最有力证明。这也让一生致力于竹产业发展研究、希望中国竹产业和竹文化“走出去”的中心主任王安国深感自豪。

  临安市现代林业科技服务中心2003年从30亩的小竹园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如今已成为一个占地上千亩,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2008年,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将这里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是竹子王国,全球1200多种竹子,中国占了一半,竹子因其清淡、秀丽、挺拔之美以及虚心有节而备受中国人的喜爱。中国竹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善养竹也善用竹,中国竹业科学与技术研究、产业发展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竹资源种类、竹林面积和产业规模在世界占有明显的优势,而且竹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科学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王安国认为,临安太湖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除了要收集、保存和培育(竹子的)种质,还要通过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让中国的竹文化‘走出去’”。

  外宾云集临安谋发展

  作为一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开设国际培训班是中心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现在,这里每年都要接待200名左右的外宾,他们主要来自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在这里,他们学种竹、养护、食用笋加工、竹制品生产以及用竹林修复生态环境等各项有关于竹子的技术,他们走访临安的农村,看到这里的竹笋亩产可达3000公斤、亩收入5万多元,他们尝到示范点的鲜笋嫩白、甘甜,可以像甘蔗一样吃,这一切都带给了参训人员极大的震撼。许多人带着陌生与怀疑而来,离别时却结下深厚的友谊。喀麦隆的大使不仅自己来当学生听课,还组织了以9名相关部委官员和生产地区省长为主的代表团来到中国学习。现在,临安市现代林业科技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世界竹藤协会的考察培训基地,成为杭州链接“一带一路”国家的一个重要节点。

  为了满足国际竹子培训、参观考察等国际合作交流需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造了竹子科普走廊,建立了100多亩竹子种质资源收集库,制作完善了供国际培训班学员识别的170多个竹种的中英文识别牌,建立了3400多平方米温室大棚,其中200平方米为出口竹苗培育室。为了提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扩大对外合作、接待能力,竹种园建立了多功能培训室和就餐食堂,建立了100平方米的竹子标本及工艺品展示室,收集了近300件竹笋、竹杆、笋竹加工制品。建起科普图书室,收集了竹子相关农林业栽培、加工技术及科普类图书1000余册,其中外文图书近百册。

  2008年9月和2010年9月,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太湖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竹藤组织合作承办的“国际山区综合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两次在临安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应邀参加会议。研讨会为与会专家安排了两天参观、两天研讨,8个主题报告对临安32年来山地丘陵地区生态系统保护,非木质林产品利用及产业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经营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认真地研讨和梳理,与会专家对临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共赢的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研讨了临安成功经验可复制性,发布了“中国临安宣言”,寻求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赢”的临安模式应用于全球更广泛地区的途径。

  中国竹子在异国落地生根

  王安国说:“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都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怎样使穷人变富,二是怎样使荒山变青山。而这两点恰恰是临安做得很好的地方。”

  除了到临安现场学习外,“一带一路”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从中国引种,让中国的竹子也在他们国家落地生根,更好更直接地为本国人民致富造福。

  “当对方提出,希望我们过去帮助指导他们种竹时,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王安国对第一次把竹苗根植于国外的经历记忆深刻,因为那一次的情况实在称得上“坎坷”二字。菲律宾的气候、海拔与临安都很相近,但由于缺乏相关种植知识,远渡重洋到菲律宾的无土培育竹苗被当地人当成水稻一样去种,结果可想而知。为此,王安国不仅咬牙把种下去的竹苗全部拔了重新种,而且从如何挖笋、施肥、养护、应付雨季旱季等各个环节逐一详细培训,这些竹苗才成功落地。两年后回访,竹苗成活率高达84.7%,远远超过之前定下的60%的预期目标。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前来寻求合作,智利、菲律宾、卢旺达等国家学员与太湖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相关企业还达成了科技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基地科技人员应邀到智利、菲律宾等国家开展中国竹子在智利、菲律宾适应性研究,并向这两个国家出口1万多株竹苗,派出专家帮助指导建立示范基地。2012年,基地又向卢旺达出口近6000株竹苗。

  此外,随着世界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森林特别是竹子吸收二氧化碳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古珍、国际林联主席和国际生态发展联盟主席亲临太湖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考察。基地先后被国际竹藤组织、国际生态发展联盟和国际示范林网络确认为示范点。他们定期派出科技人员参与科研活动,共同承担相关科技项目。竹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将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绿色经济增长、保护环境、减少贫困、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等一系列核心目标。

  有来有往友谊长

  有来有往友谊长,围绕着竹产业的发展,临安以竹为桥,与“一带一路”各国相连,同时,各国的竹种资源和人才资源也惠及临安,实现了双赢。

  太湖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承建单位太湖源竹种园也从相关国家引进了13个珍稀观赏竹种。针对太湖源观赏竹种园要发展竹子生态休闲观光,不少学员、代表提了很多建议。马来西亚、智利、菲律宾三位专家共同提出要与基地合作,接受担任基地顾问的聘请。英国卡迪夫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专门委托基地对其校长奖学金博士到基地实习进行指导。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实施,使受训学员、参会代表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部、农民、科技人员更新了观念,得到了信息,学到了技术,山区综合开发和非木质林产品商业化与工业化国际科技项目实施期间受训学员、参会代表和太湖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乡村干部以及企业、农民、科技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传递了大量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信息、技术,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山区发展必须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发展非木质林产品是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目标的有效途径。

  本报记者 张巧琴 罗超


科技金融时报 【临安科技】 00008 竹子架起友谊之桥 临安链上一带一路 2017-07-25 2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