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7月7日,“2017年健康中国行浙江周活动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第二阶段行动启动仪式”在杭州市上城区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合理膳食”,将进一步深入基层,面向群众,针对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大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进一步普及合理膳食核心信息和健康素养66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培育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健康新生态。
当前,卫生与健康领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的慢性病形势与行为危险因素状况已经到了“井喷”时代,不健康的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和吸烟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行为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有害饮酒率为9.3%;成人经常锻炼率仅为18.7%。同时,我国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均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更是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浙江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15年,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为78.22岁,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2.33%,经常锻炼率仅为10.12%,成人超重率为 28.67%,肥胖率为7.55%,高血压患病率为26.72%,糖尿病患病率为7.37%。慢性病为全省居民的最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病例数的82.95%,居民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
浙江省卫计委副主任马伟杭说:“ 面对慢性病‘井喷’的态势,如不采取积极行动,我们面临的将不再是单纯的健康负担问题,而是能否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战略问题。” 他表示,浙江将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为抓手,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建设为支撑,着力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确保浙江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0年达到24%。
“健康中国行”是国家卫计委组织开展的大型健康传播活动,自2013年启动以来,每年选择一个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主题,动员各方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主要目的有三个:推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推动健康促进工作意识的树立,发挥项目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四年来,“健康中国行”活动围绕合理用药、科学就医、无烟生活等主题开展了大量活动,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2017年,活动工作进入第二阶段,继续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推广技术措施和支持工具,开展各种全民参与活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和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精神,推进“健康中国”和“健康浙江”建设,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观念,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危害,降低危害因素水平,使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近年来,浙江省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通过政策开发、资源整合、健康宣传品牌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进一步引导全省广大城乡居民,牢固树立健康观念,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创建健康促进学校1653所,健康促进医院154家,无烟机构4290家;累计创建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小屋、健康步道、健康公园等健康支持性场所5309个;累计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44009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5.8%。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69%,比全国素养平均水平9.48%高出11.21个百分点,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1.4%。本报记者 张巧琴 通讯员 任少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