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成车业” 手握120余项专利拓市场
到今年4月底,宁波精成车业有限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12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还有一批正在申报中。该公司董事长康明章说:“专利是企业拓展市场的利器。”
20年前,从事汽车修理出身的康明章发现,国内汽车电动驱动后视镜都是进口的。于是,他盯住这个市场空档,并成功研发国内第一款电动驱动后视镜。近年来,他们的汽车后视镜不断更新换代,一代比一代“智能”。
20年来,“精成车业”从一家小作坊一跃成为全国汽车电动后视镜驱动器的龙头企业,两次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汽车零部件后视镜(镜面驱动)龙头企业”称号。目前,该公司不仅与国内“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比亚迪”“奇瑞”“长安”等十多家汽车主机厂合作配套,还出口至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德国、意大利、伊朗、土耳其等国家。
对此,康明章说,企业发展能有今天,主要是靠不断创新实现超越,没有专利,就没有核心技术。
这些年,“精成车业” 研发人员占到了员工总数的15%以上,企业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均在1000万元以上。去年,该公司成功地研发出智能后视镜,由其主持制定的汽车电动后视镜驱动器行业标准也在全国施行。
平时,企业营造了良好知识产权的氛围。研发成果获得授权专利,除了政府部门的补助外,企业专门制定知识产权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在技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此外,员工的创新思维、新点子等,即使达不到申报专利的要求,只要对企业有用,能产生价值的,企业也会给予奖励。“我们就是要让员工养成爱动脑的习惯,树立知识产权特别重要的理念。”康明章说。
如今,专利技术“护航”企业不断成长。“我们每一款新产品上市前都要先申报专利。如果不主动去申报就会显得被动,我们要用专利技术的轨道先铺好路。”这几年,企业每年销售都以30%的速度增长。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实现产值1.5亿元。
在康明章看来,专利不仅保护了自己,而且还能保护客户。平时,他们在与新客户洽谈配套业务时,对方首先会问他们是否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多少专利技术,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连产品报价的机会也没有。张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