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他的技术,不砍树也能富
斯金平研发铁皮石斛栽培新模式,辐射全省40余县市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科技扶贫精准脱贫成果展活动现场,派驻丽水市莲都区丽新乡的科技特派员、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斯金平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刘延东感谢斯金平对铁皮石斛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她希望斯金平团队能在稳定扶贫的机制上做好探索,并要求团队在服务大健康产业的同时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铁皮石斛栽培高新技术简单化、平民化。我们把铁皮石斛栽培技术总结为‘通、透、漏’三个字,就是通风、透气、漏水,贫困地区的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已经在欠发达地区精准扶贫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斯金平告诉刘延东,“我们团队2006年开始在浙江雁荡山革命老区推广技术,使5万人脱贫致富,实现产值20多亿元。我们还在云南、贵州、江西等革命老区推广,深受群众欢迎。现在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的突破,从种出铁皮石斛到种好铁皮石斛,从大棚种植到活树附生、岩壁附生,更适合贫困地区农民种植,将来在精准扶贫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延东说:“铁皮石斛投入比较大,你们要在稳定扶贫的机制上做好探索。”
“我们在扶贫机制上已经做了一些探索,一是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组建合作社,贫困农民以土地入股,并根据他们的技能在企业或者合作社中从事铁皮石斛种植、加工或销售,保证他们获得稳定的收入;二是我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三产融合,三产带动二产,二产带动一产,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她(俞巧仙)是浙江森宇控股集团的董事长,他们企业在全国建立了8000多亩基地,为数以百计的贫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就地脱贫。”听了刘延东的话,斯金平忙回答道。
斯金平担任科技特派员11年来,建立了一种“不砍树也能富”的铁皮石斛近野生栽培新模式,林下栽培亩产值可达几万元,在浙江各地推广铁皮石斛高效栽培技术,演绎了一株仙草的扶贫传奇,有效地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斯金平还发起成立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并联合浙江森宇实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浙江铁皮石斛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经浙江省科技厅推荐得到科技部批复。全省70%以上的铁皮石斛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都得到过该团队的技术指导,技术辐射达40余个县市,其中乐清、莲都、宁海、磐安等地建立了铁皮石斛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联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斯金平团队还将栽培技术辐射到云南、贵州、新疆等18个省(市、自治区),为铁皮石斛产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积极发挥了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孙常云 通讯员 陈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