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姚飞奇:以工匠精神研发太阳能热发电

  在青海德令哈市的蓝天中,一座特殊的尖塔耸立其间,这是中国第一台、世界第三台以熔盐为吸热介质、带大容量储热功能的太阳能热发电塔。

  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姚飞奇就是这座巨塔的设计者及研发者之一。2010年,杭锅集团将太阳能热发电列为战略发展方向,在技术、人员等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姚飞奇主动请缨承担太阳能光热发电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没有技术储备、没有开发经验,摆在姚飞奇面前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早在2007年,大家能想到的太阳能发电就是光伏发电,没有想到还有热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只听说在国外有,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从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技术路线的选择、试验方案的设计到试验装置的制造安装,姚飞奇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试验装置开发过程中,他对每个太阳能热发电关键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优化,为了加快试验进度和保证试验的连续性,他亲自去车间和市场加工购买零部件。

  2011年,姚飞奇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太阳能水工质技术的研究开发。2012年,在完成水工质光热电站热力系统的研发和制造后,姚飞奇带领团队立即投入到带储热熔盐工质太阳能光热发电热力系统的研发设计中。

  “作为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主流技术——带储热功能的熔盐工质热发电,目前只有国外少数公司拥有,他们在技术上采取了封锁和保密策略。熔盐介质热力系统与水工质系统有非常大的区别,技术难度更高。”姚飞奇介绍。

  2014年,熔盐工质项目进行安装调试。在德令哈项目的现场,姚飞奇克服了海拔高、气温低、日照辐射强等艰苦条件,在缺少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自己编制安装方案和调试大纲,指导太阳能项目的安装调试工作。

  姚飞奇在德令哈项目现场一待就是半年,每天都要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反复爬到100多米高的吸热器塔顶指挥和检查安装。

  姚飞奇以一丝不苟的态度诠释着科技工匠的扎实内涵,在他的带领之下,最终10MW熔盐系统在2016年8月顺利并网发电,成为中国第一台、世界第三台以熔盐为吸热介质、带大容量储热功能的太阳能热发电塔。

  此后,姚飞奇带领团队以国内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为契机,相继开发出50MW和100MW熔盐热力系统,并逐步转化成实际产品和实际项目,使杭锅集团成为国内少数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厂家,推动了中国太阳能热发电的技术进展。

  本报记者 徐璐璐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姚飞奇:以工匠精神研发太阳能热发电 2017-06-30 2 2017年06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