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法律】

三门法院首试案后跟踪释法协调机制

释法明理,20多年的心结一朝得解

  “这件事情耗费了我很大的心力,今天,大家能聚在一起,在这里商讨我的事情,我真的很高兴。”近日,老丁在三门县人民法院如是说。

  20多年前,老丁自筹资金在三门县修建了一个简易客运码头用于经营渡船营运,当时,此举获得了有关部门的航线经营许可。然而,在许可经营期间,三门县对渡口进行了安全整治,老丁的船只因不符合航运安全标准被县交通运输局责令停航。渡口整治后,老丁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收到回报,越想越憋屈,20多年间,多次向有关行政部门讨说法。

  事实上,早在2014年,三门县交通局就向老丁给出了信访答复意见,但老丁并不满意。2015年,他一纸诉状将县交通运输局告至三门县人民法院,要求确认被告停止其渡口客运经营的行为违法。

  案件受理后,三门县人民法院以老丁未提供相应证据,且该案超过起诉期限为由,依法驳回了他的起诉。很快,老丁再次踏上信访之路,成了不折不扣的老信访户。

  案子虽然结了,但是老丁的事情并没有得到解决。为了厘清事实、化解矛盾,三门县人民法院特意召集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并邀请了县纪委、信访局等单位和部分县人大代表、村镇干部,共同召开了一次案后跟踪释法及协调会议。

  会上,案件双方当事人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释,各参会部门代表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承办法官对案件进行判后答疑,释法明理。最终,老丁放下了20多年的芥蒂。

  近年来,为帮助当事人正确理解判决,化解矛盾,三门县人民法院试行了案后跟踪释法协调机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引入第三方判后答疑,邀请律师、法律工作者共同参与判后释法协调会,让司法更加公开,让裁判更加经得起检验。”三门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罗立斌说道。朱曙光 毛林飞 邵慧彬


科技金融时报 【法律】 00007 释法明理,20多年的心结一朝得解 2017-06-06 2 2017年06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