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宁波市地震监测中心首设开放日

让市民探听地球跳动的“脉搏”

  本报讯  今年2月和4月分别发生在金华磐安、杭州临安的两次地震,至今令人心有余悸。那么地震究竟是如何被监测的?发生地震之后又该如何自救?昨天,宁波市地震监测中心首次对公众开放,让社会大众第一次听到地球跳动的“脉搏”。

  不少参观的市民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监测系统和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地震的监测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就有流体监测、形变监测等。”宁波地震台台长李慧峰介绍说,“比如我们自1974年建站以来,每天都要监测地下水的氡元素。”据了解,氡元素在水中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如果受到外力的影响,溶解度就会发生变化,监测氡元素的溶解度可以帮助地震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了解地下裂缝的运动,预警地震。 

  “一旦发生地震,我们要牢记三个原则,第一是就近躲避原则,小开间、墙角三角区、桌子下面都是较好的选择;第二是要保护自己的脆弱部位,比如头部,如果有大量烟尘,还要注意对口鼻的保护;第三则是有序撤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往空旷的地方有序撤离。”李慧峰说。

  目前,宁波地震监测站不仅承担了地震的检测、预警等工作,还开展了对宁波地震危险性的评估工作。监测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工作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预计宁波地区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为该地区房屋抗震等级提供准确数据,此外还要对一些古建筑的抗震寻找解决方案。

  “虽然地震的预测目前全世界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但掌握一定的地震知识,万一遇到时可以提高自救能力,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李慧峰表示。

  活动期间,还向市民展示了发生地震时的流动检测站、临时指挥中心、应急物资等平常只能在电视屏幕中看见的场景。

  本报记者 孟佳韵 通讯员 王虎羽 胡莎莎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让市民探听地球跳动的“脉搏” 2017-05-09 2 2017年05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