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创新】

到2020年,建成集技术研发、中试、科技成果交易、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中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重要一极、浙江省科技创新“样板区”……在去年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临安市提出——

打造长三角最具活力的创业创新之城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掌握无需反光片的激光环境导航技术、底盘驱动技术及全方位安全防护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出国内先进的无轨化激光导航叉车系AGV,实现叉车等传统工业车辆自动化、智能化改造。
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十万等级空分设备,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局面。
浙江西子富沃德电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智能化流水线,体现了浙江制造的“工匠精神”。
浙江西子富沃德电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速永磁无磁轮曳引机,突破了国外品牌长期垄断局面。

  2016年,临安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突出创新发展核心战略、突出拓展创新发展空间、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突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四个突出为重点,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30%,在杭州13个区县市中位列第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7.34亿元,同比增长2.51%,占规上工业销售产值的59.64%,占比位列杭州7个区县市第一。全市发明专利申请达635件,同比增长43.34%,发明专利授权197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达92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52家,新增科技型小微企业完成进度达142.86%,居杭州地区第一位。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一年来,临安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抓创新,特别是去年初的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要把创新摆在临安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围绕这个核心定位,研究出台《临安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生态得到不断优化。

  找准科技发展战略定位,强补科技创新短板。去年9月,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谋划了今后五年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定位,即到2020年,建成集技术研发、中试、科技成果交易、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中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浙江省创新要素较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打造成城西科创大走廊重要一极、浙江省科技创新“样板区”和长三角最具活力的创业创新之城。着眼工作短板加强调研破题,《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青山湖科技城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政策意见》《临安市科技企业贷款风险池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相继出台,侧重政策引领补齐创新体制改革、科技经费投入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等工作短板。

  深化创新人才引进引领,激活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营造求贤若渴的人才招引氛围,成功举办首届青山湖科技城“星耀绿色硅谷”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二届创客英雄汇创业大赛等活动,发现了一批优秀科技创业者,扶持了一批科技创业创新团队和项目, 2016年,全市新引进培育“国千”人才1名、“省千”人才3名、“521”人才2名,累计引进“国千”“省千”“521”人才22人。进一步推进农林科技人才体制创新,实施了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制度,在粮油、茶叶、水果、花卉苗木、蔬菜、山核桃等12个领域内聘请12名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以“专家+科技工作者+基层人员”模式,实现跨部门、跨专业、跨区域联合协作,目前,首席专家及团队完成技术推广31 项,技术合作交流24项,攻克技术瓶颈11个;自主谋划项目15 个,制定产业规划8个, “首席”制度的出台,让专业人员回归专业,更好地激发骨干科技人才的干事热情。2016年,8个由首席专家主持的科技项目获得政府立项,其中5个为杭州市级项目。

  改革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发挥科技资金效益。一是落实各级科技创新政策, 2016年,企业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1.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1.99亿元 ;共发放科技创新券280.88万元,实际使用124.4万元;累计面向临安市科技企业下达各类奖励经费、项目资助和因素分配资金 2732万元。 二是修订本级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政策,加大了科技奖励资金盘子,实施企业研发活动补助制度,侧重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给予资助,2016年16个工业重点研发项目、21个农业科技项目、14个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给予研发经费补助。三是推进多形式科技金融体系构建,科学运作种子资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引导基金,联合杭州市高科技担保公司、浦发银行设立2500万元的风险池基金;青山湖科技城设立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各2只,总规模13.16亿元,7家孵化企业获风险投资1.48亿元;服务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全市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累计融资2.4亿元。

  创新空间不断拓展

  一年来,临安市委、市政府以产城融合发展理念,集全市之力建设青山湖科技城,以科技城为总引擎,充分借助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综合效应,加快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和孵化器,打造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省级创新平台6个,为创新发展拓展了空间,带动了产业发展。

  以青山湖科技城为引擎,打造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以集聚科研院所为特色的科技城,2016年成功创建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入驻院所陆续投入使用,省交科院、福斯特研究院等8个院所项目投入使用,累计投用院所项目17个,新入驻研发管理人员1000余名、学校师生4000余名。科研学术活动频繁开展,港大浙江研究院、源牌科技、交科院等成功举办高水准学术研讨会和行业比武活动,举办科研成果专题对接会、创业创新沙龙活动等23场次,发布院所科技成果52项、企业技术需求268项。协同创新效应不断显现,促进港大浙江研究院、中科应化等院所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21项,累计实现院所共享重要仪器设备254台。“龙头”项目加速集聚,2016年,引进中电海康、众泰新能源整车、史宾纳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同比增长350%,数量同比增长200%。“双创”环境不断优化,大学生创意园-银江孵化器创业工坊启用,青蓝创客汇获批杭州市级众创空间,累计盘活、建设、投用科技企业孵化器达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5家,引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5家,同比增长91.5%,高新优势逐步发力,信息存储材料、器官再生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能监测等高新产业进一步发展,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上取得新突破。

  以特色小镇建设为重点,建设重大创新发展平台。加快培育发展特色小镇,推进云制造小镇、颐养小镇、云安小镇、资本小镇、集贤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并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规划。云制造小镇作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以云制造研发服务和智能制造业为产业发展方向,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亿元,集聚了恩大施福、开浦科技等一批智能制造服务企业,研发了智能叉车、智能充电桩等一批智能产品,新引进的中电海康项目实施后将填补我国高端存储芯片领域空白,并将带来大批研发人才、产业链关联项目,小镇荣获全省行业标杆小镇殊荣;颐养小镇作为省特色小镇创建梯队,通过 “浙江省天目医药港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导入优质产业项目、高端医药器械研发力量以及各类金融资本,加速各类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信息的共享共通,促进“产学研金”紧密融合。动工建设26万平方米的医药产业孵化园,积极引进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疫苗、基因诊疗等研发孵化项目。大冢制药、亿帆鑫富、华东中药饮片等一大批医药企业快速成长,人福医药华东总部入驻建设,杭州医学院将于2017年对外招生,并将建设创业创新基地。云安小镇编制完成概念性规划并争创杭州市级特色小镇,国际会展中心建成,综合配套更加完善。资本小镇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投资机构快速集聚。

  以孵化器众创空间为基点,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全市域规划布局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制定大孵化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青山湖科技城出台《关于加强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政策意见》,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全链条孵化服务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镇街、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单位创办孵化器、众创空间,打造”2+N“孵化模式,即“2家综合孵化器+N家专业孵化器”的孵化器建设网络格局,助推形成青山湖科技城、锦城城区、锦南新城、锦北城区、於潜片区、昌化片区六大孵化集群,2016年加快建设回龙创业大厦、金岸大厦以及锦南新城生物医药孵化器等专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获评杭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农林大孵化园获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楼友会等专业众创空间管理团队,建设“桌面创”空间,青蓝创客汇被认定为杭州市级众创空间,实现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和盘活孵化面积40万平方米。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一年来,临安市委、市政府抓住企业创新主体培育这个牛鼻子,围绕“到2020年临安市要达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1000家”这一目标,实施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技术领域先进、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科技型企业,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52家,杭州高新技术企业128家。

  实施梯度培育“百千工程”,各级科技型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一是开展服务企业大比拼,国家高企培育取得大丰收。全年走访科技企业471家次,收集到企业困难和问题439个,现场解决问题和困难319个,主要涉及高企政策、项目申报、技术难题产学研对接、专利申请、创新券使用等方面,通过编印发放政策选编、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培训、个性化辅导指导,2016年企业国家高企申报热情高涨,成功申报认定33家,其中新申报认定15家,申报数和认定数均达历年新高,其中2家农业企业首次通过国家高企认定,实现临安市农业高企零的突破。二是开展“双创”示范城市建设,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获得新储备。根据《临安市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5-2017〉》和《临安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年工作方案〈2015-2017〉》,从财政投入、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投融资环境等多方面给予保障培育,小微企业得到良性发展,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储备了力量,今年新增浙江省科技型企业90家,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22家,杭州市“雏鹰计划”企业10家,杭州市“青蓝计划”企业1家。2016年作为成长计划实施的第二年,新增科技型小微企业完成进度达142.86%,居杭州13个县市(区)第一位。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管理,提高企业科技支撑力。一是加强专利创造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修订专利资助奖励政策,侧重加大对企业核心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授权和产业化的奖励,新增对生产型企业授权的发明专利追加奖励1万元,对获得各级专利金奖、优秀奖并在市域范围内实施产业化的专利分类别给予最高15万元的奖励。二是加强专利示范企业的培育和示范管理,对企业专利大户进一步加大奖励和扩大奖励范围,新增企业贯标和示范奖励,鼓励企业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创造和申请,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贯标,争创各级专利示范企业, 2016年成功培育万马天屹为省级专利示范企业,完成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省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复核工作,培育认定悉奥控股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为临安市级专利示范企业。

  创新动能不断注入

  一年来,临安市委、市政府以企业研发能力建设为导向,助推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企业开展重大科技研发攻关,据统计,2015年度全市研发投入10.75亿元,占GDP比重2.30%,占比居杭州地区13个区县市第二位,其中企业研发投入10.18亿元,占全市研发投入94.70%,企业创新发展动能强劲。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研发平台建设成果显著。坚持考核和奖励两手抓,加大对镇街企业科技投入的考核,对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给予加大支持奖励,省级企业研究院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西子富沃德电机、万马高分子材料、恒信电气、可靠护理用品4家企业为浙江省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究院总数达9家,2016年度列入临安重点研发项目16个,累计研发投入达6495万元;在原有南都电源、杭叉智能工业车辆、万马股份电动车智慧充电3家浙江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的基础上,杭氧空分设备、福斯特成功升级为重点企业研究院,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拥有5家重点企业研究院的县级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资金达3674万元。新增浙江省级研发中心5家,省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1家,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0家,全市规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7.34亿元,同比增长2.51%,占规上工业销售产值的59.64%。全市规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41.1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34.8%。

  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关键技术攻坚有力实施。坚持对接和产业双促进,成功举办了“临安市招才引智暨上海电机学院科技成果发布会”, 组织临安市60多家企业的技术负责人组团赴上海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和上海电机学院第二届“长三角企业进上海”技术洽谈会,与上海电机学院签署了市校战略合作协议,泰华机械、杭氧填料分别与该校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临安鑫泽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围绕战略新兴产业,杭州福斯特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等16家企业及院所实施“高分辨感光干膜”“铅炭储能电池研究开发”“105℃汽车线用PVC绝缘料”“用于新型OTFT显示器件及柔性光伏器件的高性能金属网格”等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围绕行业技术攻关,浙江美格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帝龙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块状经济骨干企业,与有关专业院校机构合作实施“全幅无缝墙纸凹版印刷发泡压花生产线关键技术研发”“轨道交通用动控环保复合型电缆”“环保型改性丙烯酸树脂水性涂饰剂开发及应用研究”等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科研攻关项目。围绕农业社会发展科技领域,杭州皇冠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承担的省重点研发项目“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微生物源阿维拉霉素预混剂产业化开发”、浙江益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杭州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高效调节性T细胞研究及产业化”等项目借力海归人才协同研发实施。


科技金融时报 【创新】 00008 打造长三角最具活力的创业创新之城 2017-04-18 2 2017年04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