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收益超3000元,长兴芦笋是怎样崛起的?
笔者日前从长兴县有关部门了解到,长兴近年来把芦笋产业作为全县七大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县芦笋种植面积已达1.05万亩,较2008年增长了35倍,规模跃居全省前列。2016年,全县芦笋总产量达1.2万吨,产值9450万元,投产面积平均亩净收益3000元以上,最高达万元。
出台政策促发展。2010年以来,长兴连续七年将芦笋产业作为发展提升农业特色产业的重点,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对新发展的芦笋设施大棚按建设标准每亩最高补助1.2万元,近年来全县已累计投入财政补助资金500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探索推进大棚芦笋价格指数保险,着力实现大棚设施、芦笋种植和销售价格等产前、产中和产后保险的全覆盖,全力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如,2016年因夏笋价格低于保险价格,价格指数保险发生理赔,全县2830亩参保芦笋共获赔73.3万元(每亩赔付259元)。
健全组织添活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的带动。目前,全县各芦笋主产乡镇均已指导本辖区内种植大户组建了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达40余家,基本实现了对芦笋种植基地的全覆盖。特别是长兴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规范芦笋种植技术、产品生产标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成为全县芦笋产业的领军型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种植规模现已达2800余亩,占全县种植总面积的17%。在推动主体壮大的同时,长兴还组建成立了覆盖全域的长兴芦笋产业协会,重点强化技术交流和市场拓展,有效实现了从“小舢板”到“航母舰队”的华丽转身。
打造品牌抢市场。按照农业主体“一企(社)一标”、特色农产品“一产一标”总要求,大力推进芦笋品牌建设,全县各芦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注册商标覆盖率达到100%。“许长”等部分商标及产品已成功争创省市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浙江名牌农产品。长兴芦笋在省内及周边地区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产品成功打入上海、南京、杭州等市场,设立了销售点,并建立了长期联系。
创新模式增后劲。着力构建“功能互补、能量循环、高效生态”生产体系。结合长兴实际,总结推广“芦笋秸秆-湖羊-有机肥”循环种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芦笋秸秆的处理难题。目前,该模式已基本覆盖全县1万余亩芦笋基地。通过这一模式的应用,不但解决了芦笋基地50%的用肥量,而且有效改善了土壤、增强了土壤活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芦笋产量和品质,较好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赵新荣 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