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父老乡亲的梦,年近花甲的崔锡华回到四明老区再次创业——
梦一般的地方就该有梦一般的明天
在巍巍四明山麓的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赤水村,四明慕天山庄似一条巨龙盘踞在崇山峻岭里,山庄边处的一公里外,那气势磅礴、碧波荡漾的周公宅水库,就掩映在这绿色葱茏的山帘中。经营着这家山庄的主人公崔锡华,是当地崔岙村人,父亲崔志贤曾是抗战时期一名老地下共产党员。也许是受他父亲的影响,崔锡华年轻时当过兵,退伍后一直从事煤炭生意并积累了一定资金,2008年初他在宁波市鄞州区政府的政策支持鼓励下投资开办起这家山庄。当谈起开办慕天山庄的初衷时,崔锡华深有感触地说:这源于割舍不断的三五支队的革命精神和浓浓的老区故乡情结。
位于四明山麓的章水镇是名扬全国的浙东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是全国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解放战争时期,亦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游击根据地之一;如今还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而年近60的崔锡华,在事业有成之后,深深地被这块红色的土地所感染,使他又重回到了当年他父亲和战友们曾并肩作战过的地方,一心想为老区的乡亲父老早日脱贫致富奉献自己应有的一切。
2008年至今,在四明山翠绿和湛蓝之间,崔锡华累计己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在章水镇赤水村建起慕天山庄。60多个标准间、山景别墅,实现了城市人梦想的一打开窗户就能看到漫山遍野的美丽风景。穿过客房,站在山庄的露天平台上放眼远眺,巍峨壮丽、起伏绵延的山峰一一呈现在眼前,翠绿蓬勃的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山庄的生活垃圾每天按照环境标准分门别类加以精心处理,确保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不受垃圾的影响。“虽然每天这样做成本会很高,但我认为做得值,一定要这样做!我办这个山庄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多赚钱,而是要合理开发充分利用保护四明山旅游资源,带动高山贫困村村民脱贫致富。若不能在环境保护上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山庄办得再好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崔锡华十分认真地说。
除此之外,山庄还不忘在天雷坑村收购农副产品,在山庄的大堂里义务为村民代销高山土鸡、土鸡蛋、羊尾笋等农副产品,帮助他们打开销售渠道。而山庄里泡的茶叶都采自于赤水村,用的水来自四明山顶的石竹港水库,就连在山庄里工作的服务员也基本都是附近村庄里的村民。山庄建成之后,很快带动了周边山村的农副产品销售,也让部分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与发家致富。
在经过慕天山庄的路旁,还有一座十分引人注目且又特别的建筑——王厚生抗日英雄纪念亭。作为四明山上最后一位被发现的抗日英雄,与崔锡华的父亲崔志贤同为出生入死的老战友,崔锡华与王厚生的儿子王传华也是同窗好友。在老人去世17年之后,崔锡华出资10多万元修建了英雄纪念亭,“就是希望这位被遗忘的抗日英雄不再被遗忘,让爱国主义的精神传承发扬下去。这也是我岀资建这座纪念亭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谈起家庭说起两个儿子,崔锡华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两个儿子是我这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据了解,他大儿子经营的企业被列为“浙江省十强煤炭企业”;小儿子还是“2011年度品牌宁波人物”,宁波市煤炭行业领军人物,两人打造的事业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崔锡华不忘称自己是红二代,儿子是红三代,革命精神、创业精神必须代代相传,教育儿子多为家乡办实事,为老区作贡献。
高耸入云的四明山,红色土地的章水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只见山崖间一股股潺潺的流水从脚下缓缓淌过,在山谷间奏响了雄壮的赞歌。“我是四明山上的一名建设者,对这块红色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崔锡华的话也道出了一位革命后代的豪言壮语,更表达了他对老区建设充满信心和决心。
“窗开自真宰,四达见苍崖。苔染浑成绮,云漫便当纱”“云里荡胸看缥缈,溪边洗耳听潺湲”。在这的世外桃源之地,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游人驻足流连,这是云端上的山庄,梦一般的地方……
谢良宏 路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