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健康】

又是偏方惹的祸——

花季少年尚未灿烂就已黯然凋零

  “小健啊,睁开眼看一下妈呀!”悲痛欲绝的中年妇女趴在毫无知觉的儿子身上低声絮叨,泪如雨下,“假如可以重来,爸妈不会再忍让了。”此番情景,让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生护士唏嘘不已。

  停了胰岛素,改服“偏方”

  16岁的小健(化名),是名初中生,原本白白胖胖蛮精神。10多年前,父母带着出生不久的小健从江西来浙江某县工作。虽然家里经济状况并不十分好,但父母倾其所能,有求必应,让他吃好穿好。

  三年前的春天,父母无意中发现,小健胃口挺大人却明显消瘦,同时注意到他似乎比以前更加爱喝水,尿也多了。一番劝说,小健终于拉着脸勉强一起去了当地医院,没想到小健竟然患上了糖尿病。更令他们措手不及与头痛的是,糖尿病为Ⅰ型,意味着得每天几次注射胰岛素,这对小健来说无法忍受。

  从那以后,原本活泼开朗,爱运动的小健变得憔悴,无精打采,内心也开始封闭起来,不爱与人接触。为打胰岛素及其他锁事,小健经常动不动就大发脾气,而父母却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千方百计陪笑脸哄着,唯恐儿子一不高兴就拒绝打胰岛素。父母也曾试图硬下心,按医生的话去做,但终究在小健哭闹中败下阵来。

  “我这个侄儿非常任性,平时脾气就很大,一天几次注射胰岛素确实是件麻烦甚至痛苦的事情,但不应该老是拿父母撒气呀!”从江西老家赶到杭州的小健叔叔,摇着头说:“我哥嫂很宠这个孩子,已到毫无原则的地步。”

  “Ⅰ型糖尿病即使每天按时注射胰岛素,饮食还是要控制,小健却不让敞开了吃就拒绝打胰岛素。对于这种无理取闹,哥嫂也作‘退让’。” 小健叔叔叹气道 ,“我这次才从哥嫂嘴里知道,这几年小健(空腹)血糖控制得不好,一直徘徊在10(mmol/L)以上(正常值上限为6.3)。”

  时间到了去年下半年,事情更加恶化。大概是小健又不愿意打胰岛素了,父母竟然再一次妥协,不知道从哪儿弄来“偏方”,停了胰岛素,让小健改服“偏方”。

  身体迅速“垮塌”,血糖爆表

  “小患者送到我院时病情已十分危重,直接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当晚就发生险情,呼吸心跳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几分钟后恢复自主心跳。”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美齐介绍。

  “听小患者父母讲,大约三个月前,给患者改吃‘偏方’,开始一点点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及剂量,最终完全停了胰岛素。” 张美齐分析,“可能是胰岛素剂量慢慢减少,给了患者父母假象,以为是‘偏方’在起作用。我们专门请了相关专家会诊,都认为患者父母提供的所谓‘偏方’,对治疗糖尿病毫无作用。”

  事实上,小健的身体迅速在“垮塌”。来省城前两天,小健突然感到胸口如巨石压住,嘴被塞了东西般,喘不过气来,有明显窒息感,同时额头剧痛,浑身无力,惊慌失措的父母连忙将小健送到当地医院。医生拿到血糖报告时吓了一跳,其已飚升到27mmol/L!抽出的血为粉色——红白混合物,且抽出后很快就会凝固。当地医生认为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建议转上级医院就诊。

  “到达我院时,小患者神志模糊、呼吸急促、口唇发紫、逐渐昏迷,血糖已爆表,无法测出。” 张美齐说,患者抽出的血马上就凝固,无法进行正常的检测,以致血标本多次送至化验室被退回要求重抽。我们考虑,出现这种情况是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内环境紊乱,导致高脂血症的缘故。此时,患者已出现急性肾损伤至末期、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危象。

  张美齐解释,酮症酸中毒是一种致命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大量酮体的产生和聚积,可使机体发生酸中毒,导致各种代谢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常见于Ⅰ型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应激、感染、中断治疗等诱因下也可发生。

  医生护士予血浆置换、降血糖、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一系列处理后,小健血糖下降,电解质逐步恢复……但患者终因已多器官衰竭,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去世。“很可惜!这好比生命之火未灿烂就黯然熄灭。” 张美齐叹息道。

  控制好血糖

  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确实太可惜了,小患者的父母面对着医生还一直说,儿子太不听话,实在没办法呀。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在治疗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做好劝导,没了‘底线’, ‘偏方’’秘方’便乘机而入,危险自然而然逼近。”浙江省糖尿病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主任华燕吟说。

  “科普一下,糖尿病常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3%左右,以儿童、青少年多见,特点为胰岛素绝对不足,需要胰岛素终生治疗;Ⅱ型糖尿病占到95%,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上述这个患者属于Ⅰ型糖尿病,容易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若不采取及时妥善处理,病死率较高。 

  华燕吟说, 有些糖尿病患者刚被查出糖尿病,容易慌张,尤其是Ⅰ型糖尿病患者,一心想在短期把病治好或者摆脱打针麻烦和痛苦。于是,有患者千方百计寻找,甚至不惜高价买所谓的‘秘方’‘偏方’”。 需要明确的是,中药可起到辅助调养的作用,目前希望于完全替代药物及胰岛素并不现实。因此,服中药时,一定不能停掉胰岛素及降糖药,否则易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后果。

  专家提醒,糖尿病治疗是长期的,“急功近利”肯定不行。但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持之以恒按照医嘱坚持,控制好血糖则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对于糖尿病人望眼欲穿却久久难到手的胰岛素非注射给药方式,华燕吟也谈了看法:胰岛素给药是微量,少了起不到作用,多了也不行,拿人们寄于厚望的胰岛素鼻喷雾剂来说(此种非注射给药方式已存在好多年,《中国卫生画刊》 1992年09期就曾报道:丹麦发明胰岛素鼻吸喷雾剂),按压轻重、喷出来的量多少一般人很难控制;再者,感冒或鼻炎等使会鼻黏膜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对药物的吸收。所以非注射给药途径虽能克服传统的皮下注射给药的“瑕疵”,但要真正实现临床运用,到糖尿病人手上,仍面临许多困难。当然,希望胰岛素非注射给药方式能尽快落地,为广大糖尿病人带来便利。宋黎胜

  链接〉〉〉

  Ⅰ型糖尿病病因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Ⅰ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Ⅰ型糖尿病。这是因为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Ⅰ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Ⅰ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科技金融时报 【健康】 00008 花季少年尚未灿烂就已黯然凋零 2017-03-21 2 2017年03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