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如何避免走P2P老路?
日前,上海二三四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布2016年年报,从年报中可以看出,“2345贷款王”金融科技平台业务增长迅猛,这让发展势头生猛却又乱象频仍的现金贷再一次成为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领域热议的话题。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对于现金贷,要加强监管、合理发展。
现金贷,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近两年来作为消费金融一个重要的分支在国内开始崛起。现金贷包括小额短期的发薪日贷款(普遍在1万元以下)、类似于小额信用卡的现金分期(1~10万元)、包含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10~50万元)等。在不断发展的消费金融背景下,这种快捷、低门槛的小额贷款业务在年轻群体中受到欢迎。“市场上存在着大量临时性的现金需求,去年以来甚至还形成了互联网金融所谓的新风口。”网润金服董事长兼CEO廖张继说。
对于现金贷的快速发展,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吴金旺认为,从需求的角度来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内需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马车,消费需求旺盛。从小微企业、学生、医疗美容者等资金需求主体来看,互联网金融在垂直细分领域不断开疆拓土,现金贷也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一个分支。而从资金供给角度来看,随着网贷监管规则出台,原来以大额标的为主的平台、一些新进入市场寻找机会的平台,还有一些校园借贷平台纷纷转向现金贷业务。“从供需的角度来看,现金贷市场潜力巨大的一个可靠保障就是中国年轻群体庞大的消费需求。”吴金旺说。
聚有财CEO仇建峰表示,中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在个人信用贷款上一直以来都非常谨慎,准入门槛高、手续复杂、审批周期长,虽然近几年来逐步放开限制,但要求还是比较高,大多数老百姓很难从传统银行获得信用贷款。“现在的80、90、00后,一方面更加追求生活质量,有比较强的提前消费意识,另一方面生活压力也大,不论是买房买车等大额支出,还是淘宝微商、线下餐饮等小微经营,都有融资需求,所以事实上存在的贷款需求一直都很大。”正是在这样的市场风口诱惑下,国内现金贷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腾讯微众银行等大公司到用钱宝、掌众金融、量化派等创业公司,都在大力推动这类业务。
但在爆发式增长的背后,越来越多打着现金贷名义的不合规放贷平台开始出现,通过现金贷变相设置各种隐性费率,甚至成为高利贷牟取暴利的手段。而对一些正规的放贷平台而言,现金贷业务乱象对平台的生态影响也不容乐观。“现金贷的市场潜力和盈利空间都很大,是因为这类业务需要高利润去覆盖高风险,但正是这样的逻辑导致了借款人普遍觉得上当受骗,产生受害人心理,这必将对现金贷业务带来很大的负面效果,社会舆论和监管层也不会允许这样的金融产品长期存在。”廖张继说。
仇建峰说,目前现金贷主要的乱象集中在风险控制能力缺乏,盲目追求规模,坏账率无法控制,或者通过融资来支持;多种利率和费用陷阱,造成借款人实际利率远超名义利率,并且利滚利让借款人陷入深渊。同时,多平台重复借贷,黑中介、专业骗贷团伙、内外勾结等现象也在现金贷中频频出现。
仇建峰认为,由于现金贷资产目前已经成为很多P2P平台的主要资产来源,现金贷的乱象也会波及这些P2P平台,造成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的恐慌。对此,仇建峰建议,如果能从监管的角度制定规则、划定底线,通过舆论引导和监管落地让市场回归理性,比一棍子将现金贷打死更有意义:“一方面,对于合格放贷主体的监管可以排除很大一部分乱象,如果不允许超级放款人作为放贷主体的话,目前市场上符合条件的除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只有互联网小贷和信托、资管;另一方面,针对不同金额和期限的产品设定利率上限、借款金额上限、逾期罚息上限、各项费用上限,这样既照顾到各类业务本身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又可避免让借款人陷入债务负担越滚越大的困境。”
本报记者 杨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