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激素草莓”致儿童性早熟?

农科院专家:纯属无稽之谈

  当下,正值一年中草莓上市旺季,“激素草莓”会引起儿童性早熟的说法再一次成为微信朋友圈等信息渠道传播的热帖。带着人们心中的疑惑,记者日前走访了浙江省农科院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的相关专家。

  什么是植物激素?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主任、浙江省农科院质标所所长王强介绍说:“植物生长发育离不开激素,植物激素能调控植物开花结果、成熟衰老、休眠萌发等生长发育过程,其来源分为内源和外源两个渠道。但有时候植物自身合成的内源激素不足,为确保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就需要人为加入一些与植物内源激素相同或相类似的微量物质,我们称之为植物外源激素或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大家现在经常提到的膨大剂。”

  那膨大剂究竟对人有没有害?王强表示,合理使用植物激素,对产品安全没有影响。施用植物激素是国际通行的农艺措施,植物激素作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项技术措施,已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地区。目前我国已登记允许使用的植物激素共55种,并制定了1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113项最大残留限量标准、4种豁免制定残留限量(因毒性低而不需制定限量)。

  在草莓种植中经常使用的植物激素是一种由日本研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学名叫氯吡脲。目前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我国的黄瓜、葡萄、西瓜、甜瓜、猕猴桃、脐橙和枇杷上均已取得登记并被允许使用。氯吡脲的毒性(半致死量大于4918毫克/千克)甚至低于我们平常吃的食盐(半致死量为3200毫克/千克),迄今为止国际上未发生一起因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而引起的食用安全事件。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膳食暴露风险很低,相关评估结果显示,21种常用植物激素的膳食暴露量基本都在安全参考剂量的1%以下,即只有超过以上实际检出残留量的100倍以上,才有可能对消费者存在危害风险。

  (下转A2版)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激素草莓”致儿童性早熟? 2017-03-14 2 2017年03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