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法律】

商家虚构原价也会构成价格欺诈

  小金刚刚着手经营一家网店,只销售女士服装。最近,小金进了不少货准备大赚一笔。可是事与愿违,连续几天网店都没有开张。小金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促销的方案,限时打折,例如原价600元的衣服,现价400元即可购买。小金的促销方案吸引了不少买家,生意也开始红火起来。

  前几天,李某在浏览网店时,看中了小金店里的衣服,以55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件原价为900元的大衣。李某在收到衣服后直接打开快递进行试穿,同事王某看见了说,她也买了一件一模一样的大衣。两人一起翻看自己的购物记录,没想到都是在小金店里买的,而王某却是以原价600元购买的。虽然李某的买入价低于同事王某,但是李某还是非常不快,“如果我知道原价是600元,也许我就不买了。”李某联系到小金,要求退货。面对李某的质疑,小金表示这只是店里不同的活动价格,不存在冲突。李某认为小金的行为存在价格欺诈,在协商之后小金同意给李某退货。小金认为自己并不是存心欺骗李某,只是店内不同时期的促销活动不同,在李某的投诉下,小金的网店也受到了网站方面的处理。

  商家哪些行为构成价格欺诈?

  首先,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有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者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等行为的,属于价格欺诈。其次,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解释的通知》,“虚构原价”,是指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标示的原价属于虚假、捏造,并不存在或者从未有过交易记录。

  所称“虚假优惠折价”,是指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标示的打折前价格或者通过实际成交价及折扣幅度计算出的打折前价格高于原价。上述所称“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例如,小金店中的商品,在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如果是600元,而小金却标注原价为900元,那么就涉嫌价格欺诈。

  经营者不正当价格行为面临哪些处罚?

  根据《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有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的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吕斌


科技金融时报 【法律】 00007 商家虚构原价也会构成价格欺诈 2017-02-07 2 2017年02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