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6项成果昨获国家科技奖
(上接A1版)
“互联网+”领域科技创新成果逐渐显现。获奖项目中有4项是“互联网+”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如浙江师范大学、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主要围绕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展开,攻克和掌握了自动起底编织、高品质复杂花型编织、高速编织成圈机构、针织物模拟、工业互联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控制等技术,解决了复杂花型平稳编织、高速编织不稳定等困扰业界多年的难题,实现了针织物模拟、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的国产化及针织行业智能制造应用。项目产业化后,迅速占领了国内外市场,自2007年开始,连续八年产销行业第一,产品已远销俄罗斯、印度等20多个国家。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74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2件,形成国家和行业标准8项,近三年新增销售额26.4亿元。“网络交易支付系统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解决了系统交互行为性质分析、身份盗用和交易欺诈甄别、交易行为瞬时辨识等难题,首创了设备、行为、业务三位一体的分层风控机制,构建了网络交易支付系统风险防控技术体系,研制了大规模分布式的交易支付风险实时防控平台与专用设备。该项目使支付宝案件识别系统的响应速度由200ms 减少到100ms,可信平台的交易直接放行率由原有的44%提升至90%,交易资损率由2013年的十万分之3.4降低到2015年的十万分之0.97,显著提升了中国在互联网产业的国际地位。据介绍,该项目成果服务于21 个国家和地区的3 亿多支付宝实名用户,近三年共保护资金(减少资金损失)173.03 亿元。本报记者 何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