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全省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专刊

科技创新成产业转型主要驱动力

浙江科技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图为2016年浙江科技成果秋季竞拍会现场。 本报记者 罗超 摄

  记者昨天从浙江省科技厅获悉,2016年浙江省科技系统不忘初心谋发展、砥砺实干谱新篇,着力补齐科技短板,认真实施“一转四创”行动计划,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统计显示,2016年1~11月,浙江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951.5亿元,增长7.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780亿元,增长1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759.5亿元,增长9.7%,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4%,科技创新成为产业转型的主要驱动力。

  创新驱动形成新合力

  2016年,浙江研究制定了《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科技事业“三步走”发展目标和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出台实施《加快推进“一转四创” 建设“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行动计划》《关于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吹响了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新号角。强化“一把手”抓“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的政治责任。总结新昌经验,全面启动杭州、嘉兴和新昌、长兴“两市两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全省范围形成了抓创新、补短板、促转型的浓厚氛围,涌现出像新昌等“铁了心抓创新”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发展典型。

  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2016年,浙江省启动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省政府建立推进大走廊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建设规划和政策意见,着力打造以大走廊“一带”(科技创新带)“三城”(浙大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多镇”(特色小镇和创新区块)为核心,长约33公里、规划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发挥高新区核心载体作用。全面启动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政策的先行先试和规划的深化完善;积极争创以宁波高新区为核心的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坚持高新区“月排序、季分析、年考核”,湖州莫干山和嘉兴秀洲2个国家级高新区正式挂牌,国家高新区累计8家;新创建省级高新园区4家,累计28家。

  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提速

  推进技术市场体系建设,成功获批首个全省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首批174项专利技术已经通过协议定价的方式实现转化。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2016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达成成果交易项目262项,成交金额达19.9亿元。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竞拍。全省各地开展科技成果竞拍活动10场,竞拍成果309项,成交额4.97亿元。设立2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首期投入3亿元,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累计培育省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01家、技术经纪人3000名。

  科技惠及民生取得新成效

  召开五年一次的全省农业科技大会,出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化“互联网+农业”,大力推进生物育种工程。列入国家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5项,总经费4.27亿元。加强社发领域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支撑“五水共治”工作,编发《五水共治技术参考手册》,主动设计实施“五水共治”重点研发专项。深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从实验区向示范区提升。推进医疗器械产业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启动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试点,着力提高浙江省临床诊疗水平。加强基层科技帮扶。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召开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现场会,推广浙江省经验。探索发展“星创天地”,激发基层创新创业活力。

  国际科技合作呈现新亮点

  借力G20杭州峰会东风,加强与G20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美日欧,以色列、芬兰、加拿大、俄罗斯、捷克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2016年9月份,浙江省作为主宾省,参与举办2016浦江创新论坛,并主办区域(城市)发展论坛,介绍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对接,实施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举办“中国-南非高技术展示交流会”、“浙洽会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对接” 等一系列对接活动。继续实施浙江与以色列、芬兰等国家的联合研发项目。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2项,涵盖10个沿线国家。新培育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家,居全国第二位。

  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实施取得新进展

  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认真贯彻实施《浙江专利条例》,深入开展打击假冒专利和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保护专项行动。全省专利行政执法立案11524起,结案率99.7%。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浙江成立了全国唯一的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协作调度中心。浙江省获颁中国欧盟商会“中国知识产权友好奖”。制定出台《浙江省专利奖评选办法》,共评选首届浙江省专利金奖15项、优秀奖30项,并荣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奖35项。积极推进省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实施,启动实施17个专利战略推进工程项目。深入推进重大科技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工作,实施海外人才引进、科技进步奖、专利奖等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深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标工作,义乌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创新生态环境得到新优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科技云平台功能,获批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试点省。大力推广使用创新券,自2015年3月启动至今,全省累计发放创新券6.4亿元,使用3.6亿元,带动全社会创新投入约40亿元。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贯彻落实“人才新政25条”,新培育16个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加强基础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12亿元,创历史新高;SCI论文数居全国第五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省共有26项成果(团队)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浙江为主完成的13项;浙江大学为主完成的有9项,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59家,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5家。未来科技城和阿里巴巴集团入选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8家企业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占全国1/5以上,获奖企业数连续两届居全国首位。

  本报记者 张巧琴


科技金融时报 全省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专刊 00002 浙江科技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2017-01-10 2 2017年01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