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品牌】

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传承700多年的祭冬仪式在三门延续

  2016年12月21日凌晨,室外寒风凛冽,阴沉的天空被雾气笼罩,三门祭冬活动在亭旁镇杨家村杨氏家庙举行,来自三门及周边地区的300多名杨氏族人参加祭冬活动。

  俗语说“冬至如大年”。冬至是中华民族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祭天祭祖的日子,对于一年四季或忙于农事、或外出务工的亭旁镇杨家村人来说,他们无论如何要抽出冬至日前后的几天时间,为祭冬的事情而忙碌。

  冬至当天,三门县内外二十几个村的杨姓族人会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远的有温州苍南、宁波象山,近的有三门海游善岙杨、横渡长林、健跳猫头、海润长湾等,他们都是近百年内从亭旁杨家迁徙出去的,来的时候一般会带一些祭礼。

  当天4时整,随着一声高亢的“拜天喽”,祭天仪式开始,数十名陪祭齐齐随之应和,锣声再次鸣响,鼓声也和着锣声,远远由堂外传至院内,渐渐高昂激越,隆隆鼓声中似有千军万马疾驰而来。主祭朝四方天地叩首,然后三拜九叩,诵读起长长的祝文,众陪祭在其后随同唱念行礼,祭者则虔诚专注,仪式庄重肃穆。

  根据《三门县志》、宗族谱牒等记载,三门祭冬习俗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以亭旁镇杨家村、海游镇上坑村与健跳镇小莆村的祭冬规模最大、仪式最完整、传承最完好。杨家村祭冬仪式已经流传700多年,都没中断过。

  随着三门祭冬的声名远播,也引来各路媒体关注。当天,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等近30家媒体来到三门县杨家村,对该县这一传统习俗进行深入挖掘。

  三门祭冬让央视7套《农广天地》栏目组编导祝捷印象深刻。“虽然北方也有类似的祭冬活动,但无论是规模还是内容,都没有三门丰富、隆重。三门祭冬融入节气、饮食等多种元素,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祝捷告诉笔者,此次他们将拍摄一个有关三门习俗的专题片,预计今年4月正式播出。 

  2014年12月,三门祭冬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门祭冬由祭天、拜祖、祝寿、老人宴等仪式及与之伴生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组成。为了冬至这一天的活动,杨氏族人每年都会提前半个月开始张罗。但2016年的冬至日是三门在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后的第一个庆祝节气,三门祭冬作为二十四节气重要实践之一,以庄重的姿态亮相。

  同日,三门海游街道悬渚、上叶等地也举行了祭冬仪式。朱曙光 张奕 朱芳芳


科技金融时报 【品牌】 00006 传承700多年的祭冬仪式在三门延续 2017-01-06 2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