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北大国发院发布2016创新创业指数

“双创”20强县3/4来自江浙

  本报讯 我国“双创”到底效果怎么样?北大国发院主办的首届国家发展论坛日前发布了2016“朗润龙信创新创业指数”。指数编制团队负责人、北大国发院教授张晓波介绍了该指数的重要发现:创新创业,从全国视角来看,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

  该指数具有三个维度:人、资金、技术。从人来讲,有两个指标,即一个地方可以产生企业家的数目和吸引外来企业家来本地建立企业的数目,这是代表一个地方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标志。从技术来讲,主要是通过专利、商标来考察中国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表现。在资金方面,主要从吸引风投和吸引外来资金投资的情况来看。如果一个地方创新比较好,风投肯定比较多,因为风投是市场检验的重要标志。

  该指数形同“诊断单”,能判断各地创新创业的绩效、特征,及时诊断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为创业者、投资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和现实依据。

  报告得出几个重要发现:

  沿海东部省市成中国创新创业重心。我国沿海与内地、沿海地区省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实际上决定于创新创业的水平。我国现有的地区发展差距有可能会因为创新创业水平的差距而继续扩大。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差距更多地表现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创新创业的差距正在成为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

  区域内部创新创业差距明显。长三角地区是当今中国创新创业综合实力最强,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上海市是中国创新创业引擎,浙江和江苏两省是先行省份,2015年全国创新创业城市排名前50的城市中有18座城市位于江浙两省,超过一半的百强县来自于江浙,过去25年中,稳定位于前20的创新创业强县中有3/4来自江浙。同时研究还发现,城市间分工构成的市场化的网状结构应该是造成创新创业差距的重要原因。

  市场化改革广度与深度深刻影响创新创业。新建企业的动态地域分布与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的创新创业数量,不仅存在着鲜明的沿海与内地的差别,南北之间的差别也很明显。东北三省新建企业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基本呈现持续下降态势。相比之下,苏粤两省却从未低于全国前五。

  创新存在累积效应。报告重点关注风险投资、商标数量以及专利申请与授权这三类创新累积的关键性指标,以衡量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成果。北京获得VCPE投资的企业中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占比高达35.9%,形成了以中关村为核心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创新产业集群;上海获得VCPE投资的企业中属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占比高达45.7%,形成了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导的创新产业集群,尤其以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产业为主;深圳获得VCPE投资的企业中属于金融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占比超过50%,一个创新驱动的金融中心和高科技中心正在形成。

  创新创业水平可以追赶。十年间,安徽和贵州两省创新创业水平显著提升。安徽省因为专利、创业者数量和吸引外来投资三个维度所代表的技术、人才和资本的显著改善,成为我国创新创业发展最为活跃的省区。贵州省则是西部地区最引人注意的省份,总量指数排名从最低点的28位上升到了2015年第20位,其中吸引风险投资和吸引外来投资,排名上升幅度都达到了10个位次以上。

  本报记者 王宝聪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双创”20强县3/4来自江浙 2017-01-06 2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