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浙江新添7家国家级国合基地

新增数全国第二,目前已建设34家

  本报讯 12月16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取得的成效,公布了2016年度新认定的以及年度评估优秀的国合基地名单。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蔡秀军等出席会议。会后,阴和俊一行调研了浙江工业大学和青山湖科技城科技创新工作。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等陪同调研。记者从会上获悉,浙江省7家单位被认定为新一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新增基地数居全国第二位。此外,舟山国家海洋科技国际创新园等3家国家级国合基地评估为优秀。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指在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任务中取得显著成绩,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和引导示范作用的国内科技园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中介组织等机构载体。此次新增的7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包括光电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海洋土木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流程生产质量优化与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肝病和肝移植研究浙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电机及控制技术浙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示范型基地,以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建设34家国家级国合基地,总数居全国第四位。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成为浙江省引进海外高端机构、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科技成果,对接全球科技资源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当下,随着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阴和俊表示,近五年中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9835亿元人民币,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从2010年的50.9%提高到2015年的55.3%,综合创新能力已跻身世界第十八位。在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更需要“科技外交”,加强国际创新合作。

  据悉,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0个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形成了中国与非洲科技伙伴合作,中国与周边国家科技合作,中国与美、俄、欧对话合作机制,中国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蔡秀军在会上指出,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与欧盟、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体系,通过与重点国家共同设立产业联合研发计划、支持企业海外并购(新设)研发机构、设立一带一路专项等,引进一批国际先进科研成果在浙江转化产业化,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浙江省引进海外高端机构、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科技成果,对接全球科技资源,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浙江的国合基地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立足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促进了关键技术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力提升了浙江省的科技发展水平。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张宇环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浙江新添7家国家级国合基地 2016-12-20 2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