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未建好,40亿元订单已到手
40多件专利让常山“锦禾”插秧机走俏东北
昨日,浙江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琚夏利行色匆匆地赶到位于常山县绿色产业集聚区的公司临时办公地点,与他一起的还有公司另外两个负责人。
“不好意思,刚刚我们在商量下一步的具体谋划。”琚夏利一边招呼,一边继续给下属安排任务。琚夏利告诉记者,之所以忙得脚不着地,是因为公司预计今年底才能投产,而计划明年生产的所有产品已经被东北产粮区的客商悉数订完。现在还有不少客商来电要货。
“正在加紧建设的厂房是生产插秧机的。别看我们‘锦禾’插秧机挺不起眼,但就这一台机器,国际专利就有10多件,国内的有35件,还有不少正在申请。”琚夏利对此很是自豪。
据了解,锦禾公司生产的插秧机采用了宽窄行插秧技术(已申请专利),使稻茬之间的间距不等,有宽有窄。琚夏利介绍,这一技术,经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业部门检验鉴定,相比一般的插秧机,“锦禾”插秧机能够提升19%的产量。“好秧苗抵得上半熟稻,宽窄行秧苗能够更好地得到光照,光合作用自然更好。”
除了能提高水稻产量,“锦禾”插秧机的价格也令客商心动。琚夏利表示,插秧机每台售价从13万元到16万元不等,相较于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便宜一成多。最关键的是,原先插秧机绝大部分靠进口,而“锦禾”插秧机全部国产,购买和维修成本大大降低。
“当初选在常山建厂,就是因为绝大部分的机器配件都在省内生产。虽然市场较远,但我们根本不担心销售。”琚夏利告诉记者,这款插秧机从研发到现在正式投入生产,前后花了7年时间,其中有4年左右都是在产粮区帮当地农场和农民免费插秧。凭借过硬的产品和实惠的价格,以及前期的铺垫积累,锦禾公司厂房尚未建好,便签下了来年40亿元插秧机的订单。
琚夏利说,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每年需更换和新增的农业机械会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公司未来的市场前景更加宽广。
目前,锦禾公司一期项目厂房已经全部结顶,正在进行机器定位,预计12月调试后投产。后期还将有两期工程,届时,除了插秧机以外的各种农用机械都将投入生产。
通讯员 陈建平 本报记者 何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