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观点
![]() |
![]() |
![]() |
![]() |
李传全
浙商资产首席战略官
放眼全球,不良贷款问题的爆发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各国都存在的。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浙江的不良贷款余额共有1900亿元, 不良率达到2.39%。通过近几年的处置,浙江的不良贷款已经在降解,但绝对值还排在全国前列,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为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带来了大机遇。
从社会效应来说,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政府应当进行干预,仅仅依靠国有四大资管公司完全不够,还需要社会化手段进行处置 ,这也是民资进入不良资产处置的最佳时间节点。
支胜利
杭州坤盛资产总经理
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99年~2008年,四大国有资管公司成立,其投资回报率大概是在16%~17%;到2013年,受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这五年出现了一个空白期;自2014年来,我国经济出现调整,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这些都将在今后的十年里带来很多投资机会。
民资介入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将在金融生态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就像是一个“稳定器”,对金融生态循环产生良性作用。
张晓琳
海岸基金董事长
2004年,海岸基金开始在中国投资,迄今为止,将近一千亿元投向不良资产处置。伴随着2015年银行不良贷款周期的再次出现 ,接下来的10年将迎来不良资产的最好机遇,相信未来的12个月是不良资产投资的高峰期。建议浙江的投资者要选择全国性布局,不应该都放在一个城市。
黄振宇
上海关门网络科技
有限公司创始人
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所看到的行业痛点有:信息不对称、跨区域处置难、处置周期长、变现难、诚信缺失、缺少高质量服务商、没有专业化平台等。这些问题如何破解?要运用互联网独特的行业资源、优势,将其与银行、资管公司资源充分结合起来,以专业大数据平台的方式来运作,从而建立不良资产管理处置跨区域、跨行业、跨产品的生态系统,为中国不良资产专业管理领域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良性共赢的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