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智造“六轴空间架”展现神奇
矫正骨骼畸形在浙首获成功
本报讯 11月11日上午,一名16岁的男孩由于骨折,被送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手术室。手术中,医生没有按照惯例给患者安装石膏板,而是安装上了一个叫“六轴空间架”的智能矫形设备。这是浙江首例六轴空间架骨骼矫形手术,也是这款“义乌智造”的医疗器械在省内首次用于临床。
该患者系外伤引起的下肢骨骼后天畸形,并伴有因外伤所致的骨感染,病情复杂,传统的方式无法彻底解决。浙医二院骨科专家谭延斌告诉记者,按照传统的矫正手术,对患者的骨骼畸形只能采取二维的矫正,并且需要多次手术,既耽误时间,患者也苦不堪言。而运用六轴空间架骨骼矫形技术,将“六轴空间架”安装到患者的下肢后,后期根据软件辅助计算出患者需要进行三维矫正的天数和度数,进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患者可在3~6个月就能康复,这大大降低了手术的时间以及医疗成本。
记者了解到, 该设备由杨庆华教授领衔的浙江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研究团队研发。“六轴空间架”形似轮毂,上下两端为圆环,中间为6根可伸缩的支撑杆,可同时从成角、旋转、位移等三维空间的6个自由度进行骨骼矫形。该六轴空间架骨骼矫形技术拥有自主研发的康复过程控制系统和矫正系统本体结构,适用于人体先天或骨折创伤后的复杂骨骼矫形复位,在全国已有多个成功案例。
杨庆华告诉记者,该设备采用并联骨骼矫形机器人原理,不但可以减少误差,还能大大减少手术次数。同时,既能治疗普通的四肢骨折,也可以矫正先天和后天畸形。该六轴空间架骨骼矫形技术比起传统矫形技术具有数字化、精准化、模块化、持续化四大优势,在患者康复过程中也能实时记录各种参数,并提醒患者及其家人作相应的调整,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六轴空间架骨骼矫形手术进入浙江,有助于浙江骨骼矫形技术的发展,是对医生的一种解放,告别了以往的‘经验时代’,是‘机器换人’在医疗界的延伸。”杨庆华表示,目前,六轴空间架测量的架子较多,还需要一些辅助设备来进行安装。未来希望通过进一步改进来促进这一技术更好地运用。
2015年,杨庆华将“六轴空间架”项目从实验室带到义乌,成立义乌敦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入驻浙江工业大学义乌科学技术研究院,在一年多的孵化中,成功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纳米”。此外,敦仁智能还利用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研发方面的优势,与义乌及周边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了实质性的项目开发和技术攻关。
本报记者 林洁 见习记者 王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