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新混沌密码让破译者无从下手

——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光义

  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自从人类发明了密码,无论军事的还是民用的,让保险箱、电话通信、门禁系统等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但也引来了很多黑客,传统的密码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破绽,往往易被破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光义博士带领他的团队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多年来致力于混沌理论及应用、混沌密码与信息加密和记忆电阻(忆阻器)器件理论及应用的研究,提出了超混沌反控制方法,构造了多个新型混沌密码序列,并将其应用于保密通信、信息加密、数字水印和数字签名等多个领域,其研究成果得到企业应用并产业化,让破译者一头雾水,无从着手,并且成本低、易于实现,推广前景广阔。

  “新混沌密码理论上运算周期无限大,对初值和系统参数极度敏感,是码源无穷的廉价伪随机信号源,在初值和参数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让破译者找不到规律,系统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记者近日赶到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听王光义介绍新混沌密码的神奇之处。

  2005年以来,王光义提出了数字混沌密码优化的多种方法,研制了混沌存储介质密码系统、混沌语音保密通信系统、混沌动态口令遥控锁、混沌水印加密和混沌数字签名等多个混沌密码系统,设计了忆阻器仿真器及忆阻器混沌和超混沌电路,提出了忆阻器模型的FPGA实现方法。相关成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20多项,发表SCI论文30多篇。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基础上,其研究相继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忆阻器(Memristor)是除电阻、电容和电感之外的第四种基本电路元件,无需电源即可存储信息,在非遗失存储器、非线性电路、神经网络、VLSI等领域有着诱人的潜在应用。L. O.Chua 1971年预测了忆阻器的存在,但直到2008年美国HP实验室才实现了纳米级的器件。2008 年忆阻器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50 项最佳发明之一,并入选美国《连线》杂志十大科技突破。王光义团队及时跟踪忆阻器的前沿研究,聘请“忆阻器之父”L. O.Chua和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教授为客座教授,设计了具有永久记忆性的忆阻器仿真器及忆阻器混沌振荡器,并尝试将其应用于保密通信和密码系统等领域之中,获得了良好效果。

  王光义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现代电路与智能信息研究所所长、国家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主任、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 IEEE和IET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密码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会员,浙江省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三等奖,还曾获得曾宪梓高校教师奖、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图为忆阻器发明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蔡少棠(左三)参观王光义教授((左二)实验室,试听混沌保密电话。

  本报记者 金乐平 通讯员 陈登 俞振伟 文/摄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新混沌密码让破译者无从下手 2016-10-18 2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