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寿险业学习香港模式
新型重疾险变轻变细了
![]() |
□本报记者 李尖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也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配置保险产品,为生活带来更多保障。由于香港保险具有“轻症设计”“多重赔付”等产品优势,近年来很多内地客不惜“打飞的”去香港投保。这一现象不仅引来监管层的重视,也倒逼内地险企开始在服务上和产品设计上转型。
国内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为内地险企带来了契机,有些公司开始“学习”香港重疾险模式,将“病种分组”“多倍保额”等嵌入重疾条款中,进而形成新型重疾险产品。与传统的重疾险不同,新型重疾险更加注重轻症保障,而且发生一次重疾理赔后,只要满足相关条款要求,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确诊患病,依旧有机会获得理赔。无疑,这样的给付模式创新,将给内地保险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多家险企重视轻症设计
“重疾险”,准确地讲应该叫“危重疾病保险”,被保险人一次患病得到理赔后,合同即告终止。此外,被保险人患过重大疾病后,由于存在理赔记录,很难再购买到重疾险。事实上,单就疾病保障而言,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更有意义,但那些与重疾有关的轻症却被划在内地重疾险的门外——这些都是内地传统重疾险固有的缺陷。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险企推出了这样的“新型”重疾险。8月初,太平人寿推出“太平福禄倍至重疾保障计划”,涵盖了66种重疾、14种轻症疾病。其中,14种轻症包括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非危及生命的恶性病变等大类病种,还有原位癌如早期甲状腺肿瘤等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中国人寿也于近期“升级”了“国寿福保险组合计划”,新增30种重大疾病保障,10种轻症疾病保障,保障范围扩展至80种重疾,20种轻症。
这一改变突破了传统重疾险只有在病情非常严重的时候才能理赔的局限。“轻症设计让‘小病早治’成为可能,同时也减小了患重疾的可能。”一保险业人士表示。
疾病细化进行多重给付
除了轻症设计之外,这些新型重疾险的另一个亮点是对疾病不断细化分组,赔付时如果达到一定的要求就可以实现多倍获赔。“被保险人在多次罹患轻症、重疾后,均可获得多次或者多倍赔偿,保障模式和传统重疾险完全不一样。”太平人寿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太平人寿的“太平福禄倍至重疾保障计划”,新华人寿的“多倍保障重大疾病保险”以及友邦保险的“友邦全佑至珍重疾保险计划”都有推出多重给付。
友邦保险的条款信息显示,可保障的疾病病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16种,按照20%基本保额赔付;第二类50种,按照100%基本保额赔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被保险人不幸罹患第二类重疾,受益人还有机会获得50%基本保额的特别关爱保险金。
新华人寿对于疾病的赔付次数是没有上限规定的,被保险人可以在同一组疾病中获取多次赔付,直至达到100%基本保额,那时候公司的赔付责任才会终止。
25种病可覆盖常见重疾
一般来说,市场上大部分重疾险理赔病种有40-50种,少数产品的重疾险包含的病种增加到了七八十种。而对于轻症部分,一般产品都在10种左右,最高达35种,以原位癌、轻微脑中风为主。
然而,无论重大疾病的病种是81种还是35种,都会包含保险行业协会规定的全部25种重大疾病,而这25种疾病,几乎覆盖了大部分重大疾病的理赔。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编制报告》(简称为《发生率表》)可以发现,其中,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终末期肾病。这6种常见重疾的发生率在较多年龄段的重大疾病发生率中占比为60%-90%,最高的占比达94.5%。
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在各家的重大疾病保险保费中,癌症的风险保费占比通常会在60%以上,在实际的重疾险理赔中,癌症的理赔占比也在60%-70%之间。如果,加上心脏病(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等扩展到6种疾病,可以占保险公司理赔的80%以上,如果进一步扩展到25种,基本上可以占到重疾理赔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