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采茶姑娘炒茶汉,而今都是“机器人”
笔者日前从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获悉,在浙江大学湖州市茶叶产业联盟核心示范基地——德清双丰茶业有限公司,优质茶机采机制在千亩有机茶园里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通过树冠培育、机采鲜叶分级、加工、精制等工序,完成优质绿茶、优质红茶、优质黄茶的生产。双丰公司在2015年已被列入“浙江省种植业‘五大’主推技术(机采机制标准化技术)示范点”。
据了解,经历了过去10多年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茶叶已成为湖州市农民收入增长的一片“金叶子”,但鉴于名优茶生产本身具有特殊性,受机采技术与装备的制约和人工费用高、采茶工紧缺等因素制约,该市很多茶区只采摘了一季春茶。这逐渐暴露出诸多矛盾,尤其是近年来中西部茶区大幅扩大种植面积的前提下,高端名优茶市场逐渐萎缩,茶叶产销失衡隐忧日益突显。随着茶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叶生产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茶叶生产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茶产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实施优质茶机械化采摘及机制,可显著提高劳动效率,节省大量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据测算,优质茶机采比人工采摘的效率高8~15倍,并降低50%~70%的成本,同时在汤色、香气、滋味等茶叶主观评价上,机采优质茶与手采名优茶相差不大,只是存在外形上的较大差距。随着饮茶观念的更新换代,机采机制优质茶将因物美价廉而拥有广阔前景。
目前,全市茶叶加工“机器换人”已率先实现增量优质提效。从2012年开始,浙大湖州茶叶联盟在全市重点推广了名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加工技术。截至2015年,已在全市10家茶叶企业建立了12条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流水线,产品品质明显提高,产能显著增加,效益明显提升,确保湖州名茶连续化、标准化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目前,湖州名优茶年加工能力550吨以上,2015年生产线加工实绩296吨,产值32081万元,已有10家茶厂被授予“浙江省标准化示范茶厂”称号。
赵新荣 曾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