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肿瘤早期易误诊
“开始以为是颈椎病什么的,非常感谢医生们,终于使我摆脱死神纠缠了。”今年28岁的莉莉,日前从浙江省人民医院出院时激动地说。
“现在电脑、手机玩多了,容易得颈椎病嘛。”18岁那年,莉莉以为自己得了颈椎病,但休息了之后却没有缓解。慢慢地,颈椎病严重起来,让莉莉及父母奇怪的是,这颈椎病有点特别,左侧手脚明显“病重”于右侧:左腿左手没有力气,一点儿劲儿都使不上,仔细观察还发现左手左腿比右边的要瘦细些。这肯定不是颈椎病的症状!
到医院细致检查后得知,莉莉确实得病了,且还不是小病——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她一侧身体无力等均是肿瘤生长压迫造成的。脊髓内肿瘤手术一直都是神经外科手术中难度最高的一种。因此医生告诉莉莉及家人手术切除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莉莉的父母不甘心这样的结果,10年时间里,他们带着莉莉辗转多家大医院,均被告知手术风险极大而婉拒。渐渐地,莉莉的左腿越来越没有力气,连楼梯都上不了,肌肉也萎缩得更厉害了。
前不久,莉莉在家人陪伴下,找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雷兵。经过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为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且肿瘤长约6厘米。雷兵说,颈胸段脊髓髓内肿瘤是指生长于颈6节段以下至胸4水平以上的脊髓髓内肿瘤,手术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患者四肢瘫痪、不能自主呼吸等致命并发症。
手术时,雷兵等手术医生切开患者颈胸段脊柱5个椎板,打开脊髓的包膜后,在手术显微镜下,仔细地剥离透明如纱般的蛛网膜,同时还要保护细如发丝样的血管。一点点显露肿瘤、剥离肿瘤和薄如纸样的脊髓粘连,同时进行融合内固定以重建脊柱稳定性……经过10个小时的手术,终于将乳白色带有血丝的长约6厘米的肿瘤切除干净。
术后莉莉恢复良好,左手左腿的肌力已经明显好转,也没有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雷兵介绍,髓内肿瘤又称脊髓髓内肿瘤,源于脊髓内组织的肿瘤,可分为原发性髓内肿瘤(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和转移性髓内肿瘤(原发灶在男性以肺癌多见,女性以乳腺癌多见)。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髓内肿瘤发病高峰年龄为31~40岁,男性多于女性。
该病病程缓慢,病程较长。主要症状有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反射改变等。感觉障碍常见的首发症状为颈、背部自发性疼痛,感觉障碍常产生于运动障碍之前,自上向下发展,常表现为脊髓中央部位的损害和痛温觉分离(肿瘤平面以下痛温觉丧失而触觉保存),可发展为节段性感觉障碍;运动障碍颈髓髓内肿瘤先出现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肌张力增高、出现病理反射)。胸髓髓内肿瘤可有痉挛性截瘫和膀胱功能障碍。
雷兵提醒,一些脊髓内的肿瘤早期症状往往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增生等,如伴有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都要到医院及时就诊,确定是否是脊髓内肿瘤导致。如果明确诊断后,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尽早去大医院专科手术治疗。宋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