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探索出了风险管理和矛盾化解的新机制、新途径,形成了一批有特色、可持续、可复制的创新成果——
精耕细作保险“试验田” 助实体转型护大众民生
宁波
![]() |
□本报记者 李尖
家住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周宿渡社区的王伟永远忘不了三年前的那天,台风“菲特”携风裹雨来势汹汹,由于家中地势较低,雨水顺着路面流进家门,汇成一米多深的“池塘”,“家里家具被泡得一塌糊涂,损失惨重”。然而,这些损失只能王伟自己担着。
时隔两年,王伟家再次遭遇强台风——“灿鸿”,不过这次,王伟却少了很多负担。原来,宁波市政府在2014年就为1000万城乡居民(含外来人口)购买了公共巨灾保险,这次他家的损失在一周内就拿到了补助。
事实上,像王伟这样受益于公共巨灾险的民众并不在少数。2014年以来,宁波有意识地利用保险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探索风险管理和矛盾化解的新机制、新途径,形成了一批有特色、可持续、可复制的创新成果。2016年6月,宁波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借着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东风,宁波正以一种蓬勃之势革故鼎新,诞生出越来越多的“全国第一”。
解码
宁波保险实践路径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和浙江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在这样一个外向型、港口经济为主的城市,保险业真正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和引领作用。
2014年7月,宁波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会省市共建”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获批示范区以来,宁波成为全国保险资源“集聚区”和保险创新聚焦点。先后推出巨灾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小贷保证保险等一系列政府和险企联动的创新保险产品,设立首家农村保险互助社创新保险组织形式。
2014年11月,宁波建立的全国唯一涵盖人身伤亡与家庭财产损失的巨灾保险制度,在2015年的“灿鸿”和“杜鹃”台风中,为近14万户受灾家庭赔偿8000万元;2015年5月在鄞州开展的区域性公共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则使鄞州80余万城乡居民、近10万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及数万建筑施工人员获得了食品安全保障。
“目前,公共食责险已扩展到海曙、慈溪等地,逐步建立起公共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体系。” 宁波市副市长王仁洲介绍。
在建筑领域,宁波也推出了系列保险,保障群众居有良厦。如2015年7月,宁波在镇海区率先推出的全国第一个区域性城镇居民住房综合保险试点,就为老旧住房上了保险并提供日常监测管理。目前该险种已覆盖宁波大部分县(市)区。另外,宁波推广建筑行业综合保险,建立了从工程投标履约、人工工资保证金、建筑质量到老旧房屋安全的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体系。
将医疗纠纷保险理赔与人民调解机制有效融合的“宁波解法”,则在发挥保险经济补偿功能的同时,提供附加服务,直接参与医疗纠纷调处,成为了医患关系的“润滑剂”,为医患双方提供了一条依法、公平、便捷、低成本的矛盾解决渠道。截至2015年底,宁波已受理医疗纠纷6350起,其中处理完结5729起,调解成功5389起,成功率达94.07%。
转型
保险服务实体经济
在宁波,保险手段不仅可以探索风险管理和矛盾化解,还可以通过产品、组织和机制创新,对小微企业、“三农”和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扶持。
“每年一到台风季,河水漫灌导致机器、办公设备受损,动辄就是上百万元的损失。”宁波诚一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建军表示,每年不怕没订单,最怕台风季。
而今,这份担忧却有了解决途径。2016年4月,宁波市鄞州区推出政策性小微企业财产保险,鄞州区内1205家小微企业因遭受台风、暴雨、火灾等灾害引发的企业财产损失,最高可以获得20万元的理赔。
谢建军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有了新型保险,厂子一淹,立即就有保险公司上门理赔,”谢建军笑道,“政府出大头鼓励企业参保,企业可以获得多种风险保障。”
2012年,宁波在慈溪市龙山镇西门外村成立的全国首家农村保险互助社,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村民自愿投保率从30%增加到目前的70%;2015年,宁波率先推出茶叶低温霜冻气象指数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南美白对虾风力气象指数保险、绿叶菜价格指数等保险项目,农业保险承保风险由自然风险向市场风险延伸拓展。
此外,险资也在反哺助推实体经济。2009年宁波率先推出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就已累计支持1.14万家次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微企业和农户获得贷款超过118亿元,被保监会誉为保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宁波经验”。
2015年,宁波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口贸易超过1250亿元,出口渗透率达32%,支持贸易融资超过71亿元,赔付金额近5.2亿元,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有逾百亿元“险资入甬”,支持了铁路宁波站配套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宁波的社会与项目融资结构,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直接融资路径。
展望
打造引擎助力创新
“对于政府来讲,把保险机制用好了、用活了,可以减轻政府社会治理的压力,使保险成为管理风险的‘帮手’、发展经济的‘推手’、保障民生的‘助手’。”王仁洲总结说,保险所提供的,不仅仅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更是一种有效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制度安排,是完善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政策工具。他表示,宁波将以试验区获批为契机,以打造“全域保险”和“全产业链保险”为途径,加快实施保险创新产业园区、中国保险创新论坛、保险博览园等重点工作,使保险成为带动宁波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使宁波成为保险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高地。
宁波成为全国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这无论对于全国保险业的改革创新、示范探路、树立样板,还是促进宁波经济、金融和社会转型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获批后,宁波还将从保险服务领域、内容、供给和链条,以及经营环境和国际化水平推进和开展保险创新。王仁洲强调,通过局部地区先行先试,有助于为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王仁洲表示,宁波将以试验区获批为契机,以打造“全域保险”和“全产业链保险”为途径,加快实施保险创新产业园区、中国保险创新论坛、保险博览园等重点工作,使保险成为带动宁波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使宁波成为保险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