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拱墅区以创新驱动促转型升级
古老运河焕发智慧城区新光芒
□谢建英
近年来,杭州市拱墅区抢抓“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这一历史机遇,“腾笼换鸟”转变发展方式,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把建设产业平台、激发创新活力作为“运河商圈”的金名片,创新“互联网+”发展路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打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系统,让曾经集聚杭州主城区60%工业产值的老拱墅焕发出智慧城区的新光芒。
适应新常态,孕育创新创业肥沃土壤
政策先行做优拱墅创新环境。近年来,拱墅通过先后出台了《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加强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上市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实施意见》、《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池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 (旭日计划)的实施意见》、《 2016年度众创空间建设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科技企业培育、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新政策框架体系,为拱墅科技创新腾飞构筑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人才招引提供创新智力保障。从“引资”向“引智”转变,加快实施区“5100”引才计划,大力招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大创新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培育、建立科技人才队伍,为建设智慧拱墅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撑。
线上线下探索精准服务模式。大胆尝试“线上对接线下”新型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精准的服务。联合搜钱网、好园区和浙江天使投资专业委员会成立拱墅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联盟。打造“政企云拱墅企业云平台”,实时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融资担保、科技咨询、政策咨询等方面的帮助。
启动双引擎,集聚企业打造运河硅谷
“旭日计划”——吹响优质科技企业“集结号”。2013年启动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旭日计划),三年来共培育“旭日企业”105家,其中有19家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3家获评杭州市“雏鹰企业”。 “旭日企业”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拱墅创新创业的生力军。2016年3月,出台政策重点支持信息产业、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产业,吹响拱墅高新技术企业“集结号”。
“大树计划”——建设高成长性企业“梦工厂”。推出“大树计划”,充分挖掘行业前景良好、企业结构优化、科技人才资源优异的高成长性企业、新经济企业,重点扶持在行业细分领域具备竞争优势的潜力企业,用三年时间,培育高成长性的行业领军企业、优势骨干企业、创新潜力企业20~30家。列入“大树计划”的企业,享受扶持倍增计划及区政府出台的各类扶持政策。
畅通资金链,建立多维立体科技金融
科技金融风险池基金缓解融资难。2015年,拱墅区科技型企业风险池基金扩大到3000万元,首期到位1000万元,科技支行安排信贷放大到1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2013年以来已为区内企业提供合计1.1亿元的贷款。
对接资本市场助推新三板上市。出台《上市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实施意见》,成为全省首个优化新三板扶持政策的区县。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展直接股权融资,整合全区专业机构力量,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务,上市企业最高可获得150万元补贴。2016年,为中亚机械等17家企业兑现上市扶持资金1000.16万元。截至目前,全区上市、挂牌企业达32家,其中新三板企业达25家。
运河财富小镇整合“金融产业链”。规划运河财富小镇,打造“融创平台、金融管理平台、金融信息平台、金融交易平台”四大平台,建设“杭州首家PPP交易中心、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公募柜台交易中心、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创客金融服务中心”五大中心,引流资本带动实体产业和创客创新产业互动发展,构建区域财富生态圈。目前,小镇内已经入驻了金融企业70余家。
打好组合拳,谋划拱墅特色众创生态
挖掘新园区开设、老园区转型、园中园建设等多样化空间。2016年出台《拱墅区2016年度众创空间建设行动计划》,努力构建“众创生态”。目前,全区已有15家众创空间加紧建设中,面积总计4.35万平方米。同时,积极探索老园区转型、园中园建设等多样化众创空间。
加快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一体化建设。坚持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一体化建设,抓好大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孵化园“三园合一”,建设覆盖创新产业的多层次、多类别的孵化体系。截至2015年12月,经认定的市级及以上孵化器有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3家,孵化总面12.0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28家,累计毕业企业259家。
注重汽车互联网产业园、特色小镇、产业园同频共振。加快汽车互联网产业园建设。以“一带两园”即石祥路汽车贸易带和运河汽车互联网产业园、运河汽车电商园为基础大力发展汽车互联网产业,打造汽车互联网产业集群。加快电商小镇建设,形成“一城、四园、多点”的发展格局, 打造集线上交易、线下展示、支付金融、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跨境电商集聚区。
绘制路线图,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助推科技型初创企业快速成长。以“旭日企业”为抓手,发现发掘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初创企业。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2家、“雏鹰企业”73家、“旭日企业”140家。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2015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18件,同比增长73.31%。2016 年2月以来,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率连续6月稳居杭州老城区第一。
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引领示范。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市级以上高企183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数量稳居全市前茅。
促进高新经济增长跨越发展。围绕产城融合发展等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为引领,聚焦“6+2”主导产业升级,打造创新拱墅“升级版”。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27%,较上年增长10.48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26%,较上年增长6.59个百分点。2016年1~6月,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3.58亿元,同比增长2.53%;实现利税总额16.53亿元,同比增长0.1%;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72.30亿元,增幅15%。
未来五年,拱墅将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盘活创新要素,激发创业活力,积极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塑造新优势,为拱墅经济适应“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作者为杭州市拱墅区科技局局长)